曹操帳下眾多謀士正為了俞涉之事激烈討論,郭嘉認為暫時不可與俞涉為敵,應該設法先解決袁紹,不過敵眾我寡,暫時沒有什麼破敵良策,只能繼續維持現狀。

程昱則認為既然無法短時間內瓦解袁紹勢力的可能,那不如與他罷兵休戰,轉頭突襲俞涉,以絕後患。

前者會給俞涉、劉備、孫策等實力極大的空間和極多的時間,讓這幾家沒有任何顧慮的擴張勢力,而且現在這幾人也正是這麼做的。

俞涉自不必說,他打下廬江和揚州後突然就變得老實了,明明孫策就在南陽,與他只有一江之隔俞涉卻好似看不見孫策一般,完全沒有出兵的打算。

劉備孫策兩家雖然時有摩擦,但在曹操眼裡簡直就如同過家家,雙方每次交戰都是嚷嚷的厲害,最後總有一方會莫名其妙在半夜撤軍,絕不會來一場真刀真槍的廝殺。

曹操其實也想早點從袁紹這裡抽身而出,所以當聽到程昱的想法後,雖然明知有兩個極大的問題難以解決,他也還是在某個瞬間動了與袁紹休戰的幻想。

然而荀彧卻說萬萬不可:“其一,俞涉與丞相併無交惡,且此人行為端正,忠於大漢,先有圍剿董卓之功,後又有攻破偽帝袁術之勞,丞相貿然與之交戰,恐受非議啊,”

曹操眯眼看了一眼荀彧,心想這荀令君雖然為自己出謀劃策解決了不少麻煩,但畢竟他忠於的還是漢室而非我曹操。

俞涉可以說是這搖搖欲墜的漢室江山中,除了劉備以外最後一個可以仰仗之人了,曹操懷疑荀彧是不想俞涉過早地退出舞臺,所以才會幫他說話。

荀彧見曹操沉默不語,繼續說道:“其二,俞涉雖然勢力遠不如袁紹,但其帶兵以來幾乎沒有打過敗仗,據曹仁和張遼將軍所說,他們認為俞涉部隊的戰鬥力遠超其他諸侯,”

“而且俞涉倚靠長江天險,我們與他交戰的壓力並不會比袁紹要小,試問既然無法快速解決袁紹,我們又能用什麼辦法快速滅掉俞涉?”

“對丞相而言這只不過是換了一個難纏的對手,但我們的後背從此便將露給袁紹,試問丞相,你是希望袁紹在後面看著你,還是俞涉在後面?”

曹操心想我兩個都不想,但如果一定要選的,俞涉顯然比袁紹要好不少。

荀彧見曹操臉色終於有些緩和,這才放慢語速說道:“其三,俞涉所治六郡民心依附,百姓安居樂業,這在當今亂世實屬罕見,丞相為了百姓安寧,還是暫時不要與俞涉開戰吧。”

曹操冷哼一聲:“做大事者豈能婦人之仁,如果兩軍真要交戰,誰還來得及顧慮城中百姓?”

“賈詡,我看你似乎有話想說,談談你的高見吧!”

荀彧本還想再說,但他見曹操這副模樣,只能退到一般暗暗嘆了口氣,也不知道曹操有沒有把他的話裝進心裡。

賈詡一愣,荀彧和郭嘉已經將厲害關係分析的非常透徹了,他原本並沒有什麼想說的。

但他極善於察言觀色,看出曹操有些猶豫,便說道:“要與袁紹罷兵休戰也不是不行,只是袁紹此人野心極大,丞相提出休戰,他定會獅子大開口,提出許多不合理要求,”

“另外袁紹雖然出身名門,但卻並非有信之人,前有威逼韓馥,巧遇好多冀州,後有與公孫瓚反目成仇,逼死公孫瓚全家老小,丞相即使與他議和,恐怕也要提防他突然渡河南下吧?”

曹操聽賈詡說中自己心頭所想之事,連忙問道:“那你覺得應該如何才能住袁紹?”

賈詡搖搖頭:“穩不住,丞相手握天子百官,袁紹已經一統河北,我猜主公與袁紹這一戰在分出勝負之前,是不會停息的。”

曹操深吸一口氣:“如此看來,我現在還真不能撇下袁紹卻對付俞涉啊。”

賈詡不答,緩緩退到一旁,他知道曹操是個極有主見的人,既然現在已經看出這件事的利害關係,那麼很快便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果然,曹操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說道:“俞涉一事暫且放下不管,夏侯儒既然被他識破,令人送五百兩黃金去給他賠個禮,緩和一下關係吧。”

眾人暗暗舒了一口氣,尤其是荀攸,他輕輕擦了一下額頭的汗,暗自慶幸不用與俞涉為敵。

他和俞涉交過一次手,深知此人最厲害的不是計謀,而是他似乎有料敵先知的能力,每次都能在自己出手之前,先就做好各項部署,搞得自己好像自作聰明,最後又自投羅網。

關於袁紹和俞涉,荀攸的看法與荀彧一致,他也認為不該與俞涉為敵,畢竟現在戰況如此膠著,一旦撤兵,邊界防禦鬆懈,只會給袁紹留下可乘之機。

只是他曾在俞涉手下吃過敗仗,這話要是從他嘴裡說出來,難免會讓曹操誤會他是怕了俞涉,所以荀攸乾脆從頭到尾都不發表意見。

“辛苦各位專門跑一趟,不過大家現在還不能走,接下來還得請大家仔細想一下,如何破掉袁軍,畢竟我們不能這樣無休止地與袁紹對峙下去。”

曹操拿定主意後,便要眾人儘快想出破敵之策。

荀攸知道是時候開口了:“袁紹帳下雖然能人眾多,但他自負多疑,很多時候並不會聽取眾人意見,所以他帳下並非鐵板一塊,”

“加上他三個兒子貌合神離,彼此不服,雖然三人並沒有多少兵力,但卻一刻不停地在拉攏袁紹帳下的文臣武將,為以後鋪路,”

“所以我認為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 一是離間他的手下,二是暗中挑撥他三個兒子的關係,如果能讓袁紹陣營從內部瓦解,我軍甚至可以不戰而勝。”

曹操點頭贊同:“我也有此想法,只是具體如何實施,還要各位群策群力才行。”

眾人紛紛點頭答是,其實自從和袁紹交戰以來,他們就一直不停地在設法離間袁紹的兒子和手下。

只是像郭圖,逄紀等人均是有識之士,雖然彼此政見不合,但還是知道以大局為重,明面上也還是和和睦睦沒有翻臉。

荀攸的離間之計要想成功,談何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