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只想著自己不願因破關而損兵折將,卻不知董卓那邊也不想再耗費兵力死守虎牢了。

董卓召見李儒等人,說這十八路諸侯圍在虎牢泗水兩關之前,自己派重兵守住兩處要道,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連呂布也吃了敗仗,究竟應該如何是好?

李儒是董卓最信任的謀臣,他早已算準這十八路諸侯人心不齊,於是給董卓出了一計金蟬脫殼:

“主公,群雄伐董,伐董只是口號,目的在取洛陽。”

“現在大漢氣數已盡,咱們便把洛陽讓給這十八路諸侯又如何?”

“只要天子在手,咱們走到哪兒,哪兒就是都城。”

董卓聞言大喜,當即帶著李儒呂布等心腹,連夜從虎牢關撤回洛陽,只留下數萬官兵傻乎乎的守著虎牢。

次日在朝堂之上,董卓竟擺出一口大鍋,大笑著請文武百官圍坐著吃飯,席間便說出了準備遷都長安的決定。

滿朝文武都是敢怒不敢言。

大臣楊彪見眾人只顧埋頭吃飯,怒道:“長安凋零破敗,現在無緣無故放棄洛陽,只怕百姓心生怨氣,這天下大勢已變,來一場動盪實在太過容易,但想要再次安穩下來,卻無比困難啊,還望相國三思!”

董卓聞言,臉色一變:“怎麼,你想要阻礙遷都嗎?”

不等楊彪回答,太尉黃琬也丟下碗筷,大聲說道:“楊彪所言極是,昔日王莽篡位,便一把火燒了長安,導致百姓流連失所,現在整個長安都沒多少人,幾乎就是一座廢城,皇上千金之軀,怎麼能棄洛陽的府邸宮殿,而去長安這不毛之地呢?”

董卓見接連有人阻止他遷都長安,整張臉都沉了下來:

“你們懂個屁!現在天下大亂,賊軍四起,眼看就要殺進洛陽來了,到時候皇上有個一二,誰能負責?你嗎?!用你全家的腦袋都負不起這責!”

“再說,長安物產富饒,只要把洛陽的人都帶過去,修幾個宮殿,也花不了多長時間!”

大臣荀爽聞言勸道:“遷都事大,這上百萬老百姓跟著跋山涉水,恐怕會引起騷亂啊!”

董卓大怒:“我遷都長安正是為了天下蒼生,犧牲百萬洛陽百姓又如何?你們幾個就是心懷不軌,來人,給我把他們給煮了!”

說罷,幾個兵士便將楊彪、黃琬、荀爽三人直接丟進了沸鍋裡,董卓看著三人在大鍋裡不斷慘叫,哈哈大笑道:“看吧,這就是逆臣的下場!還有誰不同意遷都長安的?!”

座下文武哪個還敢多言,全都埋著頭不敢再多言語,漢獻帝只嚇得大氣不敢出一口,扭過頭去不忍再看。

於是董卓立馬下令,限洛陽百姓三日之內打點好行李,隨軍隊遷都長安!

董卓讓李儒負責遷都事宜,自己仍然每天在宮內驕奢淫逸。

李儒叮囑手下,這幾日洛陽城只進不出,嚴防走漏任何風聲。

同時仍讓汜水關和虎牢關死守,並揚言三天後董卓要親率大軍和盟軍決戰,只把眾人都蒙在了鼓裡。

盟軍這邊還在整頓兵馬,等著三天後和董卓決一死戰,只有俞涉知道這董賊怕是要火燒洛陽遷都長安了。

然而他人微言輕,這種話說出來只怕也沒人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