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刁民(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年的雪不算大,一連落了三天。因為道路難於通行,怕馬蹄打滑,顧焱等人幾乎是用很慢的速度前行。
黑山溝西面高山頂上一片銀光。路邊的農田,植被讓雪塊點綴著。從神京城門出來,往西行不遠處山上有個牟尼院,大概在幾年後會有個叫妙玉的尼姑跟隨師傅在此居住。
再往前行個二三十里,便是黑山溝——仁和村。而這時仁和村同附近的幾個零散小村子,不像往年冬日。家家戶戶在炕邊取暖聊家常,而是全部跪在村外田坎邊。
村子外佔滿了挎刀執槍計程車兵和衙役。主管京城的“順天府尹”趙大人派當地知府正在仁和村施行朝廷給的政策。
若是京城外的農戶能接受,浙江其他地域在逐一施行。
並且在天子腳下,讓百姓積極參與也算一種政績。
幾百個村民黑壓壓跪在地上,頭上散落著雪花,凍的小孩兒瑟瑟發抖緊緊靠在婦人身邊。男人們臉上都是絕望,這些士兵身穿嵌釘鎧甲冷森森瞪著他們。
“這是多好的榮耀,聖上要在眼皮子底下推行改良。這都是為了大乾朝,為了黎民百姓。稻田和桑樹蠶絲比起來,誰的利潤高你們心裡頭難道就沒一點透?———本官話說在這裡,不管你們願不願意,這是朝廷下達的命令,開春這裡全部不準種稻田,都給本官改為種桑樹養蠶。”知府裴大人朝天上一拱手,感嘆道。
“聖上英明。”
“插旗!這裡以後不準種稻田,若是發現全踏平。”裴永一聲令下,身邊的衙役和士兵扛著一捆紅旗子開始在田裡插上記號。
底下跪著的百姓急了,婦人們嗚嗚哭起來,聲更大了。年齡小的孩子不懂發生什麼。只看這群士兵就怕,女人一哭這群小孩也就跟關不住的閥門彷彿,哇哇直叫。
種桑樹產絲的經濟效益要高於水稻,對當地佃農也有利無害。這群農民卻不買賬。
“大人,這怎麼行呢?若都種桑樹,我們來年吃什麼?何況各地已經有試種點,為何偏偏還要在京城郊外。我們幾輩子都種稻田,哪裡養過桑蠶,這不是強人所難嗎。”人群裡突然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抬頭喃喃道。
“你是何人?”裴永一聲呵問。
在許多人驚恐的目光中,這個男人站了起來。
“小民是仁和村的佃農,叫王狗兒。”男人指著旁邊嗚咽的女人,女人懷裡裹抱著個一歲左右的幼童。
“我家婆娘不會養蠶,俺們家也沒人會。每年收成好時,勉強能填飽肚子,遇上老天爺不賞飯時,哪一家不是啃樹皮刨樹根兒過活。就拿今年來說,收成比往年降低了三成。家裡都吃不飽過不活,誰願意種什麼桑樹養什麼蠶?這裡還是天子腳下,其他地方更不用說了。”
“刁民!既然知道稻田無用,讓你們改種桑樹養蠶,能多賺。你們這群人食古不化,怎麼就理不清?”知府裴永跺了一下腳,指著王狗兒訓話。
“我看這是反民,卑職曉得這人,此人祖上當過官兒,到了他爹那一代就落魄成了窮小子。到了他這一輩更是不堪。好高騖遠愛在家裡喝悶酒,心情不好,怨天罵地,罵老婆也是常事,總是拖欠賦稅,是個慣主兒。”裴永身邊的小吏嗤鼻子道。
“我看他八成是討好處。”
“大人,我王狗兒雖不是個好的。卻是說的實話,哪裡就是反民了?我就一張口,比不得官老爺……”王狗兒分辨起來,一張臉憋的通紅。
“抓起來!”裴永一聲低吼,最怕這種帶動百姓情緒的,甭管他是好是壞,這種苗頭都不能有。
一群衙役拿著鐵鏈奔走過來,王狗兒的夫人哭喊著央求道:“大人,大人恕罪。我家男人是良民,不是反民,他喝了黃湯不會說話。當家的你快磕頭認錯。”王狗兒家的一面哭喊,一面伸手推打自家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