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心中暗笑,我兵臨城下,你當然說得嘴響,若慕華孤怪罪,你必定又是另一番說辭,嘴裡卻誠摯地說道:“衍聖公聖人之後,冰心高潔,學生佩服之至,不過學生讀聖人之書,心中有所疑惑,不知當問不當問?“

衍聖公略感詫異,你刀架脖子,大家做做樣子罷了,還請教什麼學問,卻說道:“將軍誠心向學,老朽必知無不言,將軍請說。“

文錦便道:“聖人曰:狄夷之有君,不如華夏之無也,按聖人之意,宴、朔兩國,都是山卑之後,當屬狄夷之列,不知作何解釋?“

衍聖公心中一沉,此人雖是將軍,用心何其刁頑,如此問題,竟如逼宮一般,若說聖人無錯,那宴國皇帝,便不應為君,若說聖人有錯,又如何可能?

思慮片刻,他方微微一笑,嘆道:“想不到胡人之中,還有如此誠心學問之人,聖人之意,心田而已,若無胡人之心,便是華夏之人,若存了胡人之心,漢人也是胡人,我華夏五帝之中,大禹便是羌人,也在胡人之列,聖人一樣尊崇無比,將其列為華夏明君。“

文錦提出此問,倒並非存心刁難,而是真心求教,見他如此回答,真有醍醐灌頂之感,便誠摯地說道:“衍聖公一言,解學生多年之惑,真有云開霧散之感,學生謝過。“

衍聖公心中感慨不已,便慈祥地笑道:“天下見我之人多也,都以學生自居,可我收弟子不多,幾人而已,你既如此好學,出去之後,你可曉諭天下,你是我弟子。“

文錦錯愕,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見衍聖公面含微笑,慈眉善目看著自己,方知他所言非虛,激動之下,便離席至衍聖公面前,再行叩首之禮,嘴裡朗聲說道:“學生見過老師。“

衍聖公捻鬚一笑,端茶一飲,表示認可,文錦便趁熱打鐵,說道:“學生還有一事,懇請先生成全。“

衍聖公便微笑問道:“但說無妨!“

文錦囁嚅一下,方懇求道:“學生懇請先生到平城傳道講學,弘揚聖人之道。“

衍聖公一愣,隨即縱聲大笑,樂不可支,斥道:“休要在老師面前使小聰明,老師不吃這一套。“

文錦並不生氣,只訕訕一笑,便起身告辭。

出殿之後,伍國定奇怪地說道:“將軍真是有才,與一個老夫子,居然也能聊得起來。”

文錦輕輕一笑,並不說話,只是牽過戰馬,一躍而上,回頭面向護衛親兵,得意洋洋說道:“兄弟們,衍聖公已經收我為學生,五日之後,大軍啟程,衍聖公隨我軍回平城,如此天大喜訊,兄弟們可奔走相告。”

伍國定愕然,咧嘴笑問:“將軍是否當真?衍聖公如何敢隨我們去平城?”

文錦詭異地一笑:“你們儘管張揚就是,我跟衍聖公已經稟過了!”

伍國定忽然憂心忡忡問道:“將軍擅自以皇上名義祭祀孔子,若皇上怪罪,這是謀逆大罪,將軍如何擔之?”

文錦沉默片刻,方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我深入敵後千里,我所作所為,雖有僭越嫌疑,但機會千載難逢,我為國家,為皇上,生死名利,顧不了那麼多了。”

伍國定沉默不言,心中嗟呀不已。

第二日早起,秋高氣爽,萬里無雲,天空湛藍,微風輕起。

朔國奮威將軍慕華文錦,以朔國天周皇帝名義,入孔廟,行三跪九叩之禮,拜謁聖人靈位,其後,文錦再行一跪三叩之禮,拜衍聖公為師。

訊息轟動孔府,轟動曲阜,轟動宴國,轟動天下。

當晚夜半之時,一隊朔軍護衛兩乘轎子,快速來到孔府,孔府宿衛已全數被朔軍接管,見文錦親自帶隊,忙敬禮放了進去。

文錦帶隊徑至衍聖公寢房,在房外下跪,朗聲說道:“文錦有請衍聖公及夫人至朔國傳道。”

衍聖公夫婦被驟然驚醒,衍聖公氣惱地坐起身,對外厲聲喝問:“大膽,竟敢脅迫於我。”

文錦並不理會,與門外士卒同聲高呼:“有請先生!”

衍聖公忽然一笑,也大聲說道:“老朽哪也不去,你願意跪就跪著吧。”

文錦也笑了笑,又說道:“先生若不出來,學生只好派人進房為老師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