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兵敗,太子戰死!帝國之蒼天,塌陷一半。

朝廷秘而不宣,可訊息還是像瘟疫一樣迅速傳開,人心惶惶!

沒人公開議論,可人們見面眼神迅速一閃,就匆匆低頭走開,沒有心思議論,只想儘快回家,彷彿末日來臨,只想跟家人呆在一起。

更有傳言如暗流洶湧:宴國大軍已經突破邊關,向京城快速挺進,已經有大戶巨賈收拾家當,去往南朝避禍。

天周皇帝坐在御榻之上,身形堅定,目光如炬,越過雄偉的殿門,越過丹墀,越過天街,越過城市,撫慰帝國空靈的天空;天空碧藍,萬里澄淨,初夏的陽光傾洩而下,照不透宮牆碧瓦;牆角陰森之處,卻有小花,獨自開放。

他必須堅定,他是撐起帝國天空最後的柱石。

他堅定,便能撫慰帝國的子民!

他倒下,帝國便萬劫滅頂!

可誰又能看到,那如炬的目光之後,是風中的搖曳。

太子,是自己身後之帝國!

太子,是自己未竟之事業!

太子,是自己半生之心血!

他是皇帝,有高貴的血統,有帝王的榮耀,他不懼生死。

他之恐懼,乃是帝國之國祚,在自己手裡,出現裂痕。

天周皇帝的目光緩緩收回,看著昔日空曠的天街,已經縞素一片,兩千重甲羽翎,持戈肅立,身帶重孝,分列兩旁。

十八面巨鼓,兩行排列,從宮門一直延申到丹墀。

丹墀之上,矛戈如林,皇家樂隊整裝待命。

目光回到金殿,大殿之中,諸臣皇子,王公貴族,身披重孝,寂靜默立。

端午的陽光,暖暖地照著大地,所有人的心中,卻寒若冰池。

沉重的鼓聲緩緩響起,八匹高頭駿馬拉著太子靈柩穩穩停在宮門之外。

八名羽翎校尉正步上前,從馬車上抬下靈柩,緩步走向天安殿。

慕華博,拓巴睿,一左一右,扶柩前行。

五百帶刀羽翎,護衛於後,為太子榮行。

一曲《英雄歸》,輕輕響起,撫慰太子之靈,榮歸故里。

丹墀之下,羽翎止步。

校尉抬著靈柩,緩緩升上丹墀,越過平臺,走進大殿,將靈柩停在早已搭建好的木臺之上,而後躬身卻步,退出大殿。

慕華博,拓巴睿面向御座,三跪九叩,殿中諸臣,如風吹麥苗,一起跪倒。

天周皇帝目光冷峻,神思恍惚,彷彿身在異世,奮力掙扎之後,方回到現實。

“慕華博,太子戰死,你為何活著回來?” 聲音透著末世的壓力。

慕華博已經無懼,心中了無生死。

“回皇上,” 他重重磕下三個響頭,起身已是滿目盡赤:“太子戰死之時,臣已心存死志,未當場自戕,只為護從太子英靈回朝,向皇上稟明實情,便求速死。”

皇帝一語不發,慕華博悲從中來,涕泣滂沱,開啟幽深的回憶:

“皇上密諭太子取雲棲關之時,臣便心生疑惑,為查明實情,臣獨自一人,隻身前往雲棲關,親自查勘,所見之情,與密諭所說,並無二致,臣心稍安。

今春,拓巴睿將軍至太子營中,稟報河道已清,棧道已復,太子便欲親率精銳,奔襲雲棲關。

臣與拓巴忍苦勸,讓太子坐鎮中軍,由臣率五千精銳奇襲雲棲關。太子不允,必親立此功,為三軍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