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雷州境內的那場慘敗,徹底打斷了北晉軍的脊樑。

北晉國濂州境內的各座城池,包括幾座天險要塞,面對鎮西軍的進攻,大多選擇了開城投降。

鎮西軍只在狼牙關,才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不過三萬北晉軍的抵抗,也只耽誤了鎮西軍兩天的時間。

鎮西軍攻克狼牙關之後,幾乎是用席捲之勢,僅僅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攻佔了北晉國在麟河以北的另外七個州,以及北晉國京城所在的溢陽府。

原本孫浩很想一鼓作氣,直接把麟河以南,北晉國剩下的八個州以及陪都所在的歷陽府,也一鼓作氣全部攻佔下來。

不過此時北晉國的水軍,已經與楚國的水軍聯合了起來,封鎖了麟河。

楚國位於麟河上游,麟河以南的地區,擁有九個州和大約五千萬人口,是南方五國中,面積和人口僅次於北晉國的國家。

楚國這次不止派了水軍助戰,還調集了三十五萬精銳軍隊,進入了北晉國的南部,準備幫助北晉國抵抗梁軍的入侵。

除了楚國之外,擁有七個州和大約三千五百萬人口的魯國,還有擁有六個州和大約三千萬人口的越國,也都對北晉國施以援手,各自出兵二十萬。

對於魯、楚、越三國這幾十萬精銳軍隊,孫浩其實並沒有太在意,只不過鎮西軍沒有水軍,想要渡過麟河有些難度。

孫浩只好下令鎮西軍止步於麟河,然後開始籌建鎮南都護府。

就在鎮西軍攻略北晉國的北方各州之時,梁國朝廷對孫浩的封賞終於下來了。

梁國朝廷倒是沒有食言,不但冊封孫浩為鎮西侯,還把熙州賞賜給了孫浩作為世襲封地。

另外梁國朝廷還下旨,冊封孫浩兼任鎮南都護府大都督,並且把鎮南都護府下轄的原北晉國濂州,也賞賜給了孫浩作為世襲封地。

按照朝廷的這份旨意,孫浩下令把北晉國北方的其他七個州,還有溢陽府,全部併入了濂州。

鎮南都護府的府衙和濂州的州府衙門,則被孫浩設在了溢陽城。

對孫浩這樣的操作,梁國朝廷也只能選擇了預設。

接下來孫浩把鎮西軍的南北兩衛和東西兩衛,劃歸到了鎮南都護府,變成了鎮南軍的左右兩衛和前後兩衛。

親兵衛的一萬先登死士、一萬魏武卒、一萬秦銳士、三萬北府兵、兩萬白袍騎和兩萬白袍兵,還有李存孝、夏魯奇、常遇春、張定邊、羅成、楊林、馬援、龍且、樊噲、楊再興這十名“百級”猛將。

都被孫浩暫時留在了鎮南都護府,這十萬親兵衛的精銳,將協助鎮南軍的四個衛,守衛濂州。

劉伯溫被任命為了鎮南都護府的長史,姚廣孝被任命為了鎮南都護府的副長史。

在孫浩率兵離開後,整個鎮南都護府的軍政事務,將由劉伯溫和姚廣孝全權負責。

鎮西軍攻佔北晉國整個北方的過程中,繳獲了大量錢財,特別是在溢陽城內,收穫尤為豐厚。

北晉國的皇帝、文武大臣和勳貴們,撤離溢陽城的時候非常匆忙,很多錢財都被他們捨棄了,這才能便宜了鎮西軍。

於是孫浩便利用“悍將轉換器”,吸收了一部分黃金和白銀,兌換出來了一批“年籤系統”的百人將。

又以這些新兌換出來的百人將為基礎,開始組建濂州廂軍。

按照孫浩和劉伯溫、姚廣孝的計劃,將會組建一支人數達到五十萬的濂州廂軍,其中包括五萬水軍。

過完了大梁歷392年的除夕,孫浩率領兩萬虎賁騎、兩萬陌刀手和十六萬熙州廂軍,在大梁歷393年的一月五日,便踏上了歸途,準備返回熙州。

而孫浩在一月一日所得到的一次年籤機會,被孫浩用掉之後,簽出來了兩位謀士:張良(秦漢)、蕭何(秦漢)。

張良和蕭何的智謀值也都是99點,隨即兩人被孫浩任命為了鎮南都護府的副長史,使得鎮南都護府便有了四名智謀值達到了99點的謀士坐鎮。

在孫浩率軍離開濂州後,北晉、楚、魯、越四國的百萬聯軍,於大梁歷393年的三月初,突然跨過了麟河,試圖收復北晉國已經淪陷的北方地區。

不過北晉、楚、魯、越四國的聯軍,很快就遭遇到了鎮南軍的迎頭痛擊,在折損了近半兵馬後,不得不狼狽的逃回了麟河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