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陽城的州府衙門,邳州牧陳逢士和乾陽都護府大都督曹廷謹,正在宴請朝廷派來的欽差——兵部尚書夏世俊。

夏世俊,算得上是永安王陳肅的嫡系。

他曾經追隨永安王陳肅,在大梁歷373年,平息過淄州和沂州的流寇。

後來夏世俊又在大梁歷378年,隨永安王陳肅平定了西南土司之亂,在大梁歷383年,隨永安王陳肅擊敗了北晉國的八十萬北伐大軍。

在永安王陳肅舉薦下,戰功赫赫的夏世俊,於大梁歷385年被調入兵部,擔任兵部侍郎之職,不久後,便升為兵部尚書。

而在夏世俊的配合下,梁國的兵部也一直被永安王陳肅牢牢把持著。

“曹都督,想必你應該已經知道了本官來乾陽城是為了什麼。

如今南方的戰事,對我大梁極為不利,所以本官才代表朝廷,代表王爺,來徵調乾陽軍去南方。”夏世俊臉色凝重的對曹廷謹說道。

去年,永安王陳肅率領禁軍的六個鎮抵達南方之後,很快便穩住了南方岌岌可危的戰局,並且對入侵的北晉國軍隊,展開了攻勢凌厲的反擊。

然而就在今年的年初,北晉國突然秘密增兵,致使禁軍的興武鎮和英武鎮,還有永安王從天肅都護府抽調的五個衛,落入了北晉國軍隊設下的陷阱,差一點兒就全軍覆滅。

突圍之後的興武鎮、英武鎮和天肅軍四個衛,只剩下了不足三萬人,幾乎是十不存一。

此戰過後,梁國南方的局勢頓時急轉直下,永安王陳肅迫不得已,又把留守京城的禁軍驍武鎮也緊急調往了南方。

但是以永安王陳肅的估計,僅靠驍武鎮的支援,仍舊很難扭轉南方的戰局,於是永安王陳肅向朝廷請旨,準備徵調北方各州的一部分邊軍,馳援南方的戰場。

兵部尚書夏世俊這次出京,其實最終目的,是代表朝廷去熙州,希望能說服鎮西軍出兵南方。

曹廷謹趕忙說道:“夏尚書放心,我已經接到了王爺的書信,會盡快率領乾陽軍的左右兩衛,趕赴南方的戰場。”

聽到曹廷謹如此痛快便答應出兵,夏世俊的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意,“王爺說的沒有錯,有曹都督在,乾陽軍便永遠都是朝廷的乾陽軍。”

邳州牧陳逢士隨即說道:“夏尚書,本官也會徵集四萬邳州廂軍和大軍所需的糧草,隨曹都督一起前往南方。

四萬邳州廂軍的戰力,雖不能與乾陽軍相比,但都訓練許久,也跟流寇多次交過手,去了南方的戰場,應該能夠出一些力的。”

夏世俊臉上的笑意更濃了,“我代表朝廷,感謝陳州牧對南方戰場的支援。

加上懷德都護府大都督樊成率領的南衛和前衛,邳州這次可是足足派出了十二萬兵馬,朝廷一定不會忘了邳州,還有乾陽都護府和懷德都護府的功勞。”

曹廷謹這時開口問道:“夏尚書,不知除了乾陽軍和懷德軍之外,朝廷這次還徵調了哪些都護府的軍隊?”

夏世俊的笑容不由一頓,“曹都督,實不相瞞,目前除了邳州的這十二萬兵馬,只有紹昌都護府大都督樑子興,會率領紹昌左衛和兩萬懷州廂軍趕赴南方戰場。

北方其他各州的都護府,都以各種理由,拒絕了朝廷的徵召。”

曹廷謹和陳逢士聞言,互相看了一眼,不由都露出了苦笑之色。

陳逢士猶豫了一下問道:“夏尚書,我們邳州這邊,對南方的戰事情況,一直知之甚少。

不知增加了邳州的十二萬兵馬和懷州的四萬兵馬,南方的戰局是否能夠扭轉?”

夏世俊嘆了一口氣說道:“根據從南方傳回的訊息,北晉國的軍隊在戰損了大約二十萬以後,仍有百萬之眾,這也是王爺不得不從北方調兵的原因。

不過禁軍的驍武鎮已經趕赴南方,再加上邳州和懷州的這十六萬大軍,至少能維持住南方戰場的局面。

如果想要擊敗北晉國的軍隊,瓦解北晉國的這次北伐,只能靠接下來的熙州之行了。

只要鎮西軍能奔赴南方戰場,北晉國的百萬大軍,也就不值一提了。”

在鎮西軍擊敗了西域諸國的兩百七十萬軍隊,又連續吞併了西域的蒲宛國、皮盧國、莎夜國、康居國和二十個西域小國以後。

鎮西都護府已經取代了涪州境內的天威都護府,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梁國第一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