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歲月如梭。

大漢歷235年十月一日,已經登基整整四十年的孫浩,在安陽城外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閱兵,總計有御林軍和禁軍的十餘萬兵馬,參加了這場閱兵。

隨著上千萬名來自“年籤系統”的百人將慢慢老去,除了極少數的百人將,還在軍中擔任要職,其他的百人將都已解甲歸田,拿著豐厚的賞賜,過上了娶妻生子的普通人生活。

孫浩是大漢歷191年甦醒的,那時的孫浩,變成了二十歲的模樣,也就是說,孫浩現在已經六十四了,但孫浩的樣貌卻並不顯老,看上去也就是四十歲出頭的模樣。

太子孫衡走到孫浩身邊,恭聲說道:“父皇,巳時已到,閱兵是否可以開始了?”

太子孫衡是皇后甄洛所生,也是嫡長子,今年四十一歲,在孫浩有意的扶持下,孫衡的太子之位,其他皇子根本無法撼動。

如今連漢軍中最精銳的御林軍,其兵權也被孫浩交到了孫衡的手中,本該由孫浩處理的政務,也早在十年前便全部交由太子孫衡負責。

可以說,孫浩雖然還掛著皇帝之名,但實際上已經相當於是太上皇,太子孫衡距離皇位,也就差了一個禪讓儀式。

孫浩微微點了點頭,“那就開始吧!”

孫浩對太子孫衡一直非常滿意,哪怕太子孫衡已經年過四十,但他的戰力值仍是100點,智謀值更是達到了96點。

雖然孫浩的一百八十八個兒子,個個都天生神力,武藝非凡,能力出眾,但太子孫衡卻是最拔尖的一個。

不管是文是武,太子孫衡都能勝過他的弟弟們一籌。

不過皇子們都太優秀了,對漢國來說未必是什麼好事。

孫浩被封印前,如果不是生下的兒子們都太出色,也不會產生了“百王爭霸”的動亂時代。

在幾名來自“年籤系統”的謀士建議下,孫浩雖把所有的兒子都封了藩王,並且賞賜了一塊封地,但卻只允許這些藩王組建兩千名王府的侍衛軍,以保證這些藩王以及他們的後代,不會威脅到大漢皇室的正統。

由於漢國的國土面積實在太廣闊,在左丞相諸葛亮的提議下,漢國在州、郡、縣三級行政區域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行省一級。

目前漢國總計設有十五個行省,孫浩一百多個兒子的封地,幾乎都在南嶺行省和萬島行省。

南嶺行省是大漢歷218年,太子孫衡親率大軍攻佔了滕國之後,把整個百萬大山設為了南嶺行省。

萬島行省是大漢歷222年,太子孫衡率領漢國水軍,攻佔了晉國的所有島嶼後,所設定的一個行省。

而孫浩賞賜給兒子們的封地,基本上都只有一個縣,所有的封地加起來,還不足南嶺行省和萬島行省的十分之一。

太子孫衡得到孫浩的允許後,立即命人敲響了百面牛皮戰鼓,很快御林軍第一鎮的隊伍,便走到了檢閱臺下,接受皇帝和太子的檢閱。

漢國的軍隊,仍主要由御林軍、禁軍、水軍和廂軍組成。

其中御林軍駐紮在京輔地區,共設有十個鎮,第一鎮到第五鎮,各擁有十萬大雪龍騎、五萬虎賁騎、五萬白袍兵。

第六鎮到第十鎮,各擁有十萬大雪龍騎、五萬白袍騎、五萬陌刀手。

雖然“年籤系統”的百人將,基本上都已解甲歸田,但那些精銳的兵種卻傳承了下來。

而且很多百人將的後代,都加入了漢軍,使得像現在的大雪龍騎、虎賁騎、白袍騎這些精銳,戰鬥力仍舊十分強悍。

禁軍設有四十個鎮,其中第一鎮到第十鎮,各擁有五萬大雪龍騎、五萬虎賁騎、五萬白袍兵、五萬先登死士。

第十一鎮到第二十鎮,各擁有五萬大雪龍騎、五萬白袍騎、五萬陌刀手、五萬北府兵。

第二十一鎮到第三十鎮,各擁有五萬玄甲騎、五萬背嵬騎、五萬白馬義從和五萬秦銳士。

第三十一鎮到第四十鎮,各擁有五萬虎豹騎、五萬西涼鐵騎、五萬趙邊騎和五萬魏武卒。

水軍設有八個鎮,每個鎮都擁有戰船上千艘和二十萬將士。

廂軍設有四十二個鎮,每個鎮的兵力也為二十萬人。

所以人們形容漢軍,都稱之為“百鎮精銳”,表示漢軍足足有一百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