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北方過小年,所求皆如願,願,心納吉,萬事興,歲平安,家家戶戶小圓滿....

柳燕紅一大早就起來為屋子掃塵,好在平常屋子就很乾淨,不用太耗費力氣,僅花費了半個多小時,她就裡裡外外的打掃了一遍。

不過,兒子的房子是沒去的,她想讓陳天弘多睡一會,今天還有重要的事情。自己的臥室去了,並且還嘮叨的說了好幾句,引得陳志德老老實實的起床幫忙,主動承擔了廁所的清理工作。

清理好屋子之後,柳燕紅開始準備早餐,他們一家人現在雖然住在金陵,不過北方的節日習俗一直都遵守的,依照北方小年的風俗,早上需要祭灶神。

供奉灶神的食物也準備好了,兩小碟糕餅,麻糖,兩碟水果,本來還要上香,點燭什麼的,但因為是廚房,不像老家的土灶,這個流程便給省略了。

柳燕紅打算早餐給兒子和老公做手擀麵,一來是因為那句“送行的餃子接風的面”,陳天弘昨天才回到家,要“接風洗塵”一下的。

二來,昨晚在聊天的時候,兒子和老公都提了一嘴,想吃她做的手擀麵了。

別看柳燕紅有著中年婦女的習慣,嘮叨!但對於老公,兒子那是疼到心裡去的。

戴上圍裙,從櫥櫃裡拿出專門和麵用的大瓷盆,仔仔細細的洗乾淨,舀上一瓢麵粉倒進瓷盆裡,倒入適量的水,有規律性的攪拌著,同時手握成拳頭用力積壓麵粉,為了增加彈性期間還加入了些許食鹽.....

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十幾分鍾,直至柳燕紅的手上不再沾有粉狀麵粉,瓷盆裡也不再粘有面塊,麵糰摸上去有光滑的觸感,這樣第一道和麵的程式才算完成。

做擀麵條和麵很重要,柳燕紅的手法放在北方的媳婦中也堪稱專業了,這還有一個說法,叫和麵三光,即手光,盆光、面光!

下面要做的就是擀麵了,將麵糰擀成麵皮後,再用菜刀切成麵條,每一根麵條都還要像拉麵那樣,伸拉一下,最有意思的是拉直後,還要在菜板上摔一下。

麵條弄好後,切了些小尖椒,姜蒜等左料,先用熱油簡單的過了一下,然後一同丟入一旁燒開的水中,再撒上碎蔥花,打上幾個荷包蛋,伴隨著水的咕嚕聲,香氣開始在屋子內瀰漫.....

......

“好香啊!好熟悉的味道....”

用力的吸熘了幾下鼻子,陳天弘從睡夢中醒來。

“媽,今天的早飯是擀麵條嘛?”

隔著屋子,陳天弘用力的大聲喊道。

聞聲柳燕紅推開了兒子的房門,一臉慈愛,“對,馬上就好了,快起來吧。”

“好嘞!”

陳天弘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躍起來,也沒有換衣服,直接穿著棉睡衣去往衛生間洗漱。

雖說他是中途穿越而來,但老媽手擀麵的味道在記憶中從來就沒有散去,或許是這個世界的他執念之一吧。

而這美好的記憶也驅散了陳天弘最近幾天的奔波勞累,自從那天他接到唐賢俊的電話之後,便開車帶著三個蹭飯的室友去往《第九區》劇組會餐的地方。

這頓飯可不是白吃的,期間他們一直在聊《第九區》的事情,唐賢俊帶著劇組在埃及的幾個月,終於把演員的戲份拍完了,剩下的就是影片後期製作特效和配音的事情了。

《第九區》是一部科幻片,一部好的科幻片除了劇本的好壞以及演員的演技的外,其後期特效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雅爵影視請了國內最好的特效團隊,準備了充裕的資金,但如何將特效與劇情的設計巧妙的融合,還是很考驗導演與特效團隊的本事的。

所以,唐賢俊請吃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主要還是想就劇情的設計徵詢陳天弘的意見,畢竟他是編劇嘛,在寫劇本的時候肯定對自己要講述的故事有過設想。

事實上陳天弘也沒有讓唐賢俊失望,在劇情的設計上給了很多的建議,聽到最後唐賢俊都從一旁助手手中奪過紙筆,將一些好的給紀錄了下來。

並且在後面長達幾個月的後期製作過程中,陳天弘也去了幾趟特效團隊的工作室,就特效效果做出“指導”,當然這個“指導”並不說他對特效團隊指手畫腳的。

陳天弘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不是專業人士,只是對效果的呈現提出了要求,這些都是基於前世看過N+次的《第九區》所得出的經驗。

就這樣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陳天弘的生活過得還挺充實的,正常的上課下課,去了幾趟季太東的實驗室,向這位堪稱國士的科學院院士學習知識,當一名“品學兼優”大學生。

週末的時候除了和劉依菲約會之外,也抽時間又寫了幾篇《福爾摩斯探桉集》的新桉件,除了讓青橙出版社在國內刊發之外,還同時發給了英格蘭的皮爾森,把國外實體書的銷售與宣傳全程委託給他。

皮爾森對此不僅沒有嫌麻煩,相反還不擇餘力的動用資源推動《東方快車謀殺桉》與《福爾摩斯探桉集》,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