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陳天弘的高度!(第1/3頁)
章節報錯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在眾人正在感慨的時候,陳天弘又飽含深情的重複了一遍。
待大家的視線重新回到他的身上後,這才富有感情的繼續說道。
“我愛這土地,只因我是這片土地上的生靈,我愛這土地,更因為這是我靈魂的歸宿!所以我產生了一個想法, 要將這塊大地上發生的故事,用科幻的角度去展開,去寫下來,於是便有了《三體》。
而《三體》的魅力,來源於華夏文明!
華夏國是一個充滿著未來感的國度,從古至今未曾停止過對宇宙太空的探索與想象!
就在前不久還有三名航天人順利返航,其中一位女性航空英雄為自己的孩子摘了顆“星星”回來,在硬核科技之下,書寫科幻的浪漫, 宇宙雖浩瀚,深空之中亦留有華夏航空人的足跡。
正因如此,便給科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由此誕生了許許多多的科幻作家,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名字,我的老師曹興奎!
老師曾告訴我,科幻的盡頭是華夏文化,理解華夏的科幻,是開啟華夏現代化的一把鑰匙。
我在《三體》裡的故事加了很多華夏文化因素,包括敘事的主題也是東方形象居多,無論是早期的葉文潔,汪淼,羅輯,還是後期的關一帆,程心....
這些主要人物都是華夏人,他們的形象不只在於他們的中文名字,更重要的在於其性格特質皆帶有華夏文化的影子。
並且我還新增了一些東方哲學,歷史, 政治,經濟等等多元因素,賦予它更多現代性的東西,使其不僅僅限於“華夏形象”,在立足本土的情況下,為大家展現獨有的東方科幻風貌....”
.....
聽到這裡的時候,嚴善清,鄒應德皆是點頭,《三體》的確是一部具有東方因素的科幻,陳天弘說的很實在。
不過他們還有一個小疑問,那就是曹興奎在陳天弘創作《三體》的時候,到底幫助了多少,聽陳天弘的意思,好像給出了引導性的意見。
“老鄒,老曹真的說過那話嗎?我怎麼沒聽過啊!”
嚴善清詢問了句。
“嚴老,這我還真不知道,可能說過吧, 畢竟說起對科幻的理解,老曹絕對是大師級的。”
“是嘛?”
嚴善清疑惑的拉長了話音, 他記得上次與曹興奎通話的時候, 論起對《三體》的理解甚至還不如自己。
與此同時,電視機前的曹興奎也在反問自己,真的說過那話嗎?
嗯,一定說過!天弘這孩子很實誠的!自己的確經常給他說一些華夏科幻文化的故事。
“唉,看來自己老了啊!連說過的話都記不清楚了!”
......
巴克和布魯克這些西方陣營的作家聽到陳天弘的話,心裡卻不慎舒服,他們認可《三體》並不代表他們認可東方科幻,這是兩碼事。
他們之所以最後投《三體》一票,固然是被《三體》的劇情構思,還有宏大的想象力給震撼了,其中還有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三體》第一部關於葉文潔的故事裡,帶了些對華夏某個時代的批判。
還有整本的架構與用詞也十分嚴謹,幾乎每一個設想都可以找到支撐依據,這一點是非常符合西方人對於科幻文要求的。
因此巴克他們才最終決定給《三體》第一名,要是純粹的東方科幻,像《流浪地球》那種,別說第一名了,進前三都很困難。
不是質量不夠,而是他們會打壓....就如非洲青年阿巴斯,要真論質量連侯邦修的作品都不一定能穩贏。
正當他們對陳天弘的言論感到不舒服的時候,接下來的話又讓他們感受到了“侵犯”!
......
“當然,這只是《三體》第一部的劇情構思,在第二部和第三部裡,故事就沒有侷限於本土,我將視野開拓到了全球,主角的視角也不是從華夏一個民族出發,而是全世界的各個民族,進而牽扯到整個人類的命運。
誠然,我在書中描繪了一個可怕的宇宙,書中的人類文明在無盡太空探索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在面對全球性的災難時,人類作為一個種族團結起來,大家一同應對這場災難,一同面向未來。
這時候人類已經化為了一個整體,包括書中的反派“三體文明”也是一個整體。
並且在面臨更高文明打擊的時候,大家所面臨的處境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先來後到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