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晚飯要吃七分飽,因為要留三分給夜宵。

可真要等夜宵也吃了,再看到想吃的美食,或許只能無奈的說一句,“唉,我吃飽了....”

不過,對於一個真正的吃貨而言,他們往往說出的是“我吃飽了,但是....”

潛意思是扶我起來,我還能吃!

童全偉倒不是吃貨,奈何架不住《棋王》中對“吃”的描寫啊!

王一生除了在火車上表演了一番吃白米飯的盛宴之外,緊接著在下一章又來了一頓蒸蛇肉...

這是主人公和王一生到達農場,成為朋友之後的事情,對於這一段的描寫,語句同樣樸實。

當蒸好的蛇肉亮晶晶地端到文字裡的時候,當看到書中的眾人圍坐在一起,伸筷邊撕蛇肉,邊蘸著用醬油,蔥,姜,蒜沫調製成的醬料,大聲嚷著鮮的時候....

童全偉不由自主的嚥了口口水,曾幾何時他跟著老闆吃過一次蛇羹,對於蛇肉鮮美的味道記憶猶新。

可惜現在是吃不到了,蛇已經被人們吃成保護動物了,就算是圈養的,目前也禁止。

所以,童全偉也只能看著去回憶,去想象自己就是書中的主角,想象在那個年代能吃上一頓蒸蛇肉,是一件多麼奢侈,多麼愉悅的事情。

畢竟那時沒有什麼82年的紅酒來清掃腸胃,更沒有大魚大肉來填充桌面,小小的一碗蒸蛇肉,已經是人間美味了。

而能讓讀者僅看文字,就能帶來超乎肚皮之外的精神滿足感,便可以將《棋王》稱其為是一場藝術上的盛宴了。

.....

在童全偉享受精神的愉悅感時,另一邊趙文華卻瞪大了眼睛在雞蛋裡挑骨頭。

他看的很細緻,也看的很慢,目的就是不放過任何一點瑕疵。

並且一邊看,還一邊做著筆記,筆記本上寫了寥寥幾個問題,這是趙文華等看完要寫讀後感批評弘文的。

只是從趙文華緊皺的眉頭中可以看出,挑骨頭的進展並不咋地。

直至他看到王一生找到破爛老頭那一段的時候,眼睛才猛地一亮。

“哈哈,我就說一個20歲的孩子怎麼可能理解傳統文學的精髓,寫著寫著就不行了吧!”

“毫無內質的劇情,一個小人物入了隱世高人的眼,開始獨霸棋壇的傳奇,這和武俠,快餐爽文的有何區別....”

趙文華果斷的將自己的這個發現寫到了筆記本上,並且大大的打了個√!

然而,他的眉目僅僅舒展開了幾分鐘,很快又鎖了起來。

因為趙文華看到了後續劇情,破爛老頭為王一生講解神秘棋譜,講解棋道。

這段劇情童全偉看的玄之又玄,不知所以,最後直接跳過了,那是因為他不瞭解道教文化。

事實上這段劇情是《棋王》中最具有道家特色的描寫,破爛老頭用道家陰陽盛弱之道來講吓棋道。

趙文華是瞭解道教文化的,佛教文化也涉獵,所以他能看的明白,並且看了兩遍,最後長嘆一聲。

“小巧這孩子了啊!看似講棋,實際也在講人生啊!呵呵,也對,一盤象棋也就那幾個子,棋盤也就那麼大,輸贏,無非是道同勢不同,初戰時不能過於盛,太盛則折,也不能太弱,太弱則瀉,對手盛,以柔化之....”

“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而化之,讓對手入你的勢,這勢要你造,需無為而無不為。無為即是道,也就是棋運之大不可變,如生老病死一般,不可逆轉,想變就不是象棋了....”

“棋運也不可悖,每局之間都有變化,亦如人生,順勢而為,逆勢而上。不變,就淪為庸者,低首認輸,也會成為所謂的臭棋簍子,每一步走棋,恰如做出人生的決定一樣,唉...人生如棋....世事如局啊!”

趙文華感慨的說出了長長的一段很有道理的話語。

中的主角王一生因破舊老頭明白了自己的弱點,至此對棋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趙文華也衍生了自己的感悟。

他的弱點和此時的王一生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