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成了大文豪(大結局)(第3/4頁)
章節報錯
【白羽】:大家好,我看到很多書友在討論《西遊記》,說無法接受最終的結局。
呵呵,我也是《悟空傳》的書迷,拿到《地球簡史》後,首先看的就是《西遊記》。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弘文曾在《悟空傳》中寫過這麼一段,悟空在拜師須菩提的時候,曾在師傅的眼中看到了歷史,那段歷史當時並沒有描述。(詳見第一百四十五章)
我想當時悟空看到的就是《西遊記》裡的故事吧,也只有這樣才能合理的解釋。
大家不妨換個角度去想,如果我們先看的是《西遊記》,那麼結局就完全可以接受了。
請恕我直言,無論是從文筆,故事結構,人物形象,藝術特色,哲學思想,《西遊記》是要遠遠超過《悟空傳》,不誇張的說,它堪稱華夏神魔裡的經典之作。
反過來重新看《悟空傳》,更像是《西遊記》的同人。
正因為大家更喜歡大鬧天空的齊天大聖,而不是入座靈山的鬥戰勝佛,所以才會這麼悲憤。
不知大家有沒有仔細看前言,在書中吳承恩時代,道教是一個惡勢力,與朝廷統治者勾結,失去了民間道教的進步意義,已到了腐朽不堪的地步,為人民所鄙視,他在這個背景下寫《西遊記》是為諷刺。
《西遊記》中佛教是正面形象,普度眾生,解人民苦難,猴子的反叛也是反叛道教,大鬧的也是天宮,所以最後師徒五人歷經千難險阻取回真經,回到大唐解救人民,這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悟空傳》是弘文以現代人的角度,訴說孫悟空以及唐僧等人對命運抗爭的故事,主要寫的是悟空,而《西遊記》寫的才是西遊....
因為時間較為緊張,《西遊記》我還需要再閱讀幾遍,就不再詳細解析了。
但有一點我可以告訴大家,不妨在看完《西遊記》後,重新去看下《悟空傳》,你就會發現之前書中生澀不懂的地方,會豁然開朗,會感覺師徒幾人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
看完馮子傑的帖子,郎世奇的心平靜下來了,他發覺自己的確太執著於猴子了,有些內容根本就沒有詳細去看。
晃了晃腦袋,感覺還能堅持,郎世奇便又去看了《悟空傳》,這次是對比著看的。
看著看著,他對馮子傑的話產生了認同感,平心而論,《西遊記》的確各方面都要比《悟空傳》還要好。
或許....《悟空傳》真的是《西遊記》的同人。
這麼一想,郎世奇安逸了,心情也變好了,其實糾結什麼那?
兩個西遊,兩個故事,兩個猴子,兩種結局,無外乎,你更喜歡哪一隻猴子罷了。
想通了這一點,郎世奇睏意襲來,在辦公室沉沉睡去。
.....
華夏,京都市。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足以容納一萬人的大會堂裡座無空席。
除了受到邀請的嘉賓外,其他人均是各國有名的作家,記者們也蜂擁而至,會堂外面亦站滿了書迷。
他們即將見證一個文學史上的奇蹟,有人將連續兩屆蟬聯最高國際文學獎,不僅是蟬聯,從獎項設立一來,從來沒有一個人連續兩次榮獲國際文學獎。
但在今天,這一切將會變為現實,沒有人會懷疑弘文能否獲獎,此屆文學獎在華夏京都舉辦就是證明,要知道在此之前頒獎儀式均在美利堅紐約的。
還有,放眼整個世界有哪一本書籍能比得上《地球鑑史》?
它所包含的內容至今還沒有被完全解析完,大家都還記得各國媒體,各國名人是如何評價此書的第二部分的。
.....
【紐約時報】:很難想象,弘文竟然真寫出了不一樣的美利堅歷史,或許在另一個平行世界,我們的國家叫美國,我們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我們經歷了西歐各國的入侵,我們在華盛頓的領導下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又經歷了南北戰爭,經歷了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奠定了我們在世界中霸主的地位.....
【英格蘭日報】:說來好笑,我們竟然在看完《地球鑑史》後,才真正理解什麼叫大不列顛帝國,什麼叫日不落帝國,為什麼我們現實中沒有拿破崙那?
感謝弘文在中給與我們如此輝煌的歷史,謝謝你送給我們一位福爾摩斯,又送給我們一位拿破崙....
【美利堅前總統貝斯利】:我曾經為《三體》中宇宙的浩瀚所沉醉,現在我被《地球鑑史》的文明史所折服,與宇宙文明相比,地球文明更為真實,真實的就像存在的現實世界,不可否認,弘文真的構建了一個文明。
【英格蘭女王歐莉安娜】:我喜歡書中伊麗莎白篇,我將努力成為她,還有,我希望弘文能在下一版《地球鑑史》中更改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結局,為什麼要寫成悲劇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