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成了大文豪(大結局)(第1/4頁)
章節報錯
時光翩躚,歲月倥傯,一晃又是數年的時光過去了,在這些時光裡,有許多故事消失在記憶中,也有許多故事經久不衰。
時間是最公平的,它能消磨一切,也可以證明一切,它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的問題,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要精彩,天自安排....
其實評價一本書的好壞,最好的辦法就是交給時間。
如果過了幾年,幾十年,乃至幾百年,大家還能談論起書中故事,還能記得書中的人物劇情,那麼這本書就已然成為了經典,名著往往是時光造就的。
比如說榮獲最高國際文學獎的《紅樓夢》,《羊脂球》,再比如至今還令人津津樂道,引得無數專家深入研究的《地球鑑史》.....
而它們的作者也已成為了很難超越的文學巨匠。
前華夏作協會長朱彥霖在看完《地球鑑史》第一版後,曾公開在個人社交平臺發文,說自己愧領“文豪”稱號,並且要將作協會長的位置讓給陳天弘。
對此,陳天弘先對老前輩表達了自己的尊重,同時委婉的拒絕了“退位讓賢”的提議,他說自己要全力準備《地球鑑史》的第二部分。
這一準備,就是八年,超過了原本的計劃預期....
在這八年中,他最初的那批粉絲漸漸變老了,郎世奇算是弘文第一批粉絲了,他是在看《悟空傳》的時候入的坑。
當時他還因為那句“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激動的殺到領導辦公室,解僱了給他穿小鞋的領導,把所謂的馬總變成了小馬。(詳見第一百四十二章)
想想,距離今天已過去十幾年了,郎世奇的年齡也逼近五十歲了,畢竟連弘文的孩子都上初中了,他變老不很正常嘛。
十幾年的時間裡,還記得《悟空傳》的老粉絲也不多了。
剛開始,郎世奇加了好幾個《悟空傳》的群,每天都要在群裡水一水,與志同道合的書友聊聊孫悟空,說的興起時還去文學論壇發個帖。
然而隨著熱度漸漸過去,書友們也有自己事情要做,群裡漸漸的沒有人聊天了,久而久之變成了廣告推銷群。
郎世奇雖遺憾,卻也能理解,因為《悟空傳》算是網文,網文有個弊端,那就是經不起時間的推敲,更新迭代太快了。
再經典的網文,過了十幾年再回頭去看,剩下的多數是懷念與唏噓。
可即便如此,那些曾經讓他們熱血的故事仍存在記憶中,欠缺的只是一個由頭,或者說一個召喚。
八年前,陳天弘的那句“還記得那隻猴子嗎?”,讓多少喜愛《悟空傳》的老粉淚目,讓多少人憶起那隻桀驁不馴的猴子,也讓沉寂多年的群再次熱鬧起來。
郎世奇還記得看完採訪後,他激動的手舞足蹈,開心的像個十八歲的孩子。
還好他自主創業自己當老闆,辦公室裡他一人,不然在員工面前保持許久的光輝形象就要破滅了。
今天,郎世奇亦是很激動,因為《地球鑑史》的第二部分將會正式售行,為了能順利搶到書,他給公司一半的員工放了假,去書店幫他排隊,誰能搶到當月還給發獎金。
.......
煎熬的等了好幾個小時,手機鈴聲終於響起。
“喂,老闆,我買到了,正在回來的路上。”
“好,注意安全!一定保護好書。”
郎世奇緊張兮兮的叮囑著,掛完電話後,又手舞足蹈起來。
幾十分鐘後,他看著員工手裡抱著的中型紙箱怔了許久,才開口道。
“我不是說買一套就夠了嗎?你這是買了幾套?”
“老闆,這就是一套....”
員工苦笑的回了句,買書的時候他也無語了。
頭一次去書店買書還送箱子的,而且還是統一包裝的箱子,據說是由青橙出版社統一贈送的,為的就是大家拿書時方便帶回家。
“給我吧,月底去財務那裡領獎金。”
郎世奇接過紙箱,沒有忘記自己答應的事,即便公司不算大,但他可不是開空頭支票的老闆。
開啟紙箱,郎世奇仔細數了數,終於明白為什麼要用箱子裝了,裡面竟然裝了整整三十二本書,是第一版《地球鑑史》的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