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晨昏線,便是永夜!

當一束光照進黑暗,那麼這束光就有罪,如果光一直能照耀黑暗,那麼便是救贖......

只是我不曾見過光芒,它只會將我的世界照耀的更加荒涼。

這是李老頭再看到書中的主人公第一次看到太陽後,腦海中所聯想到的一段話。

而他現在看到書中人類要帶著自己的星球去宇宙中逃亡的時候,腦中卻只剩下了震撼。

李老頭下意識的搜尋著自己的知識儲存,想找到一句精彩文案來形容自己此刻的感受。

但到最後能形容的,也就是那句“這創意太TM牛X了”。

“老李,怎麼了?我看你臉色有點不對啊!你剛嘟囔啥那?找到了沒?”

洪濤又排除了一份稿件,他沒聽清李老頭在說什麼,不過看到了他的臉色有些不太對。

“沒說啥!沒說啥!還沒找到,你繼續找你的,別管我!我找到會告訴你的。”

李老頭聞言把手中的稿件攥得更緊了,臉上卻裝出若無其事的模樣。

他已經完全確定《流浪地球》是陳天弘所寫的了,除了他,別人沒有這麼大的腦洞,當初《鄉村教師》就給了他極大的震撼。

只是《鄉村教師》的震撼在大後期,而《流浪地球》開篇就直擊人心。

李老頭說自己沒找到,是怕洪濤知道後將稿件搶過去,他們都是老同事了,彼此間做事是什麼風格,心中都有數。

他還想看完後續來,說不準後面還有更震撼的場面,而且書中的謎底也沒有完全解開。

比如為什麼非要帶著星球去流浪,用宇宙飛船的計劃不更便利嘛!

從科學的角度講“流浪地球”計劃會將大部分能量消耗在毫無用處的地球內部負荷上,地殼內部那些厚重的物質除了產生重力,在星際中逃亡其實只是負擔。

.....

其實李老頭的所想的宇宙飛船計劃,也是書中很多人所認可的計劃,為此他們還分成了兩個派系,一個是帶著地球逃亡的“地球派”,另一個就是傾向於宇宙飛船“飛船派”。

甚至一些極端的“飛船派”人士還組成了反叛軍,專門和聯合政府作對,搞破壞。

而讓科學家們最終確定“流浪地球”計劃的原因,在文中是透過老師給主人公在課堂上的講解說出來的。

原因其實很簡單,也很現實,生態系統....

.....

大人們分派別,他們的後代也是如此,在學生中也有歸屬“飛船派”的孩子,其中有一位名叫阿東的學生,做了一件自然課的設計作業。

是個直徑有10厘米的密封玻璃球,球裡三分之二充滿了水,還有一隻小蝦、一小枝珊瑚和一些綠色的藻類植物,當然還有看不到的一些微生物細菌等。

它們組成了小的相互依存的迴圈生態系統。

小蝦吃海藻,排出有機物糞便,微生物將其分解成無機物和二氧化碳,海藻利用無機物與人造陽光進行光合作用,進行生長和繁殖,同時放出氧氣供小蝦呼吸....

可以說這個玻璃球凝聚了阿東和所有飛船派孩子的夢想,是他們夢中飛船的縮影!

如果玻璃球中的小世界不崩潰,由小窺大,那麼就代表宇宙飛船中的生態系統也可以支撐人類生存下去。

然而僅僅過了十幾天,球中的小世界就已經完全崩塌,生態系統完全失衡...

.....

老師解釋說,這是因為生態系統太小了,無論我們多麼嚴謹的去進行精確計算,但是經不起時間的風浪的,同理,宇宙飛船的缺點也在這裡。

因為他們做不到將飛船造就的和地球那般大,也不可能完全複製地球的生態系統。

又有學生提出了疑問,說可以乘坐宇宙飛船移民到新的星球。

老師說,從目前探索到的外星系中,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幾百光年以外,他們就是乘坐最快的飛船也要十七萬年才能到達,而飛船上的生態系統支援不了這麼多年....

學生們沉默了,李老頭看到這裡也沉默了。

而接下來老師的話,更是再一次擊到李老頭的內心深處。

原文是這麼說的。

【孩子們,只有像地球這樣規模的生態系統,這樣氣勢磅礴的生態迴圈,才能使生命萬代不息!人類在宇宙間離開了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裡離開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