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驚喜與意外(第2/4頁)
章節報錯
在自己的同學面前有啥好裝的,就是裝也是在那些惡意針對他的小人,或者是走出國門的時候。
對於西方外國佬,陳天弘一直想著能在他們的面前展現一下前世文化魅力。
雖說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的西方人,但無論是這個世界,還是前世,他們對於國人可都不甚友善。
陳天弘低調不浮誇的樣子,還有大氣說出請所有人吃好吃的承諾,又是迎來了眾人新的一波對他的稱讚,女生們送來的秋波也是一波接著一波。
夏蓮自然也在此列,說句實話,她對於自己進入千強開心歸開心,但是陳天弘獲得第一名更讓她開心。
這種感覺無疑證明了一句話,當你看到你心儀的人獲得成功,獲得眾人的稱讚時,你自己也會跟著更開心。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一定要坐到他的旁邊....”
夏蓮看著陳天弘,在心中暗暗下了決心。
她還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即便陳天弘已經明裡暗裡拒絕了數次了。
可夏蓮覺得追求一個優秀的男人,這是必經之路,如果那麼輕易就能成為陳天弘的女朋友,那反而不正常了。
.....
“鈴鈴鈴!”
上課的鈴聲終於響起,教室內重新歸於平靜。
“吧嗒吧嗒”
鈴聲落下後,皮鞋落在地面的聲音又傳入學生們的耳朵裡,聲音由遠到近....最終教室門口出現了一位儒雅的中年教師,正是週五被臨時調去稽核作品的呂凱,呂老師。
隨著的他走上講臺,高萬峰一聲起立,然後就是熟悉的“老師好了!”
“謝謝同學們,請坐!”
呂凱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坐下。
他沒有翻開教科書,反而推了推鼻樑上的眼睛,朝陳天弘微笑著點了點頭,眼中的神色似乎在祝賀。
“下面咱們開始上課,今天講一下我們華夏的漢語史,顧名思義,漢語的歷史叫做漢語史,包括漢語語音史、漢語語法史、漢語詞彙史三大塊....”
正當陳天弘和同學打算好好聽課的時候,誰知呂凱簡單介紹了一下漢語史之後,話音忽然一轉。
一邊說話,一邊拿起油墨筆開始書寫。
“同學們都知道,我們現在的漢字是經歷很多次演變才最終形成的,從最初的甲骨文,到後面的大篆、小篆等等。”
“比如“鄉”一字,在甲骨文中是兩個跪坐的小人,中間是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表示兩人相向而坐,一同聚餐,這是最初古人對“鄉”一字的理解。”
“後來兩個小人演化成了城邦,表示一座城邦世代居住著相同血脈的人,便是家鄉。再接著城邦沒有變,合成了“鄉”,對面坐著的人和飯菜卻變成了“走郎”....”
這時陳天弘他們都看到了黑板上那個大大的“鄉”一字。
“而到了我們現在,簡體化的“鄉”,沒有了對面的人和飯菜,但你還在,城邦還在,故土還在....這便是我們東方文化漢字裡的家鄉。”
呂凱用油墨筆書寫出了簡體的“鄉”一字,而後轉身看向學生。
只見所有人都看著黑板上那幾個不同時代的字型,每個人的臉上都若有所思。
這些漢字中的鄉,其實就是國人的故鄉情結,我們自小就對“老家”“故土”有一種刻到骨子裡的依賴,比如葉落歸根,人死也要入祖墳,逢年過節必須回家看看....
這種觀念是西方人無法理解的,就比如很多外國人不懂為什麼一到新年,無數國人費盡力氣也要回家,這個回家不是指我們目前我們工作、生活居住的地方,而是回“老家”。
“老家”是我們父母親人們長期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是我們能一想起來就倍感親切與溫暖,承載著我們兒時記憶的地方。
外國人不懂,“老家”是我們國人的精神所在,是我們最後情感的歸屬,只要是你還是華夏人,無論身居何方,地位高低,身份尊卑....它永遠是我們華夏人的根。
正所謂好也回家,差也回家,功成名就回家,一事無成也要回家。
因為無論如何,故鄉永遠有你惦記的人,有惦記你的人,有熱氣騰騰的飯菜,有留著相同血脈的夥伴,有我們共同的家園.....
而這是我們拼搏奮鬥的原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