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場簡單的招待之後,盧舟院士、唐長鴻院士和韓森推脫了一眾官員的陪同。

三個人散步在了閻良城區,中午剛好下班,城市的街道上,全是一個個穿著西飛制服騎著電動車下班回家的員工,倒是很靚麗的一道風景。

盧舟、唐長鴻和韓森在路邊隨便找了一家麵館,點了一份“驢蹄子面”。

面上來之後,韓森翻了個遍,哪有什麼“驢蹄子”啊。

抱怨了幾句商家的虛假宣傳,唐院士笑著跟韓森講著到底什麼是“驢蹄子面”。

一頓簡單的午飯,三個人心還是不錯啊,關係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

下午,西飛方面安排了韓森參過了飛機生產的流水線,這倒是讓韓森大開眼界。

參觀完西飛,傍晚一行人坐車要去西安城。

車上,飛機專家盧院士和唐院士聊著運20相關的話題,作為一個外行的韓森倒是絲毫不知道說什麼。

唐院士指出:“運力,我們現在的問題還是運力,我們想突破100。”

我國的運20的最大起飛重量為220噸,荷載66噸,突破荷載100噸,這是野心勃勃的唐長鴻院士的下一個目標。

盧舟知道,運20飛機運力的提升,關鍵還在他的團隊上,他開口問道:“我們新的發動機沒用嗎?在有了韓森院士的研究幫助下,整個發動機各方方面都應該得到了提高。”

說到新的發動機,唐院士很興奮地開口:“有用,我們多次試驗資料表明新的渦扇發動機穩定大大的提高,而且油耗有了明顯的降低,這大大的提升了我們飛機的作戰半徑。

同時,提高的穩定也增加了運20在極端特殊條件下的執行穩定,現在國內有支團隊正在攻關輪胎技術,如果他們攻關成功,我們的運20也能實現在簡陋的沙漠跑道等各種各樣非正常跑道實現起飛和降落。

但是,這對我們飛機的運力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提升。”

“嗯!”盧院士點點頭。

前一段時間,韓森在貴州省安順市的“峨眉”專案待了一段時間,幫助盧舟的團隊解決了很多數學方面的問題。

韓森在“峨眉”專案的工作,雖然沒有直接的提升發動機的指標,但是他解決的很多數學問題,為專案的科研人員升級發動機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韓森插嘴盧院士和唐院士的聊天,開口道:“有沒有考慮油耗降低了,增加發動機數量啊,這樣不就提升了運力了?”

唐長鴻搖搖頭,開口道:“韓院士,您的思路這是可行的,我們下一型號的大飛機就是六發的,但是,胖妞的大小很合理,各方各面都是很完美的,很靈活、對機場起降要求低,她有很多戰爭極端條件下的執行優勢,所以,我們團隊想要提升的是她的運力。“

韓森點點頭,外行還是外行。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駛,汽車在灞橋下了高速,韓森再次進入了西安。

.......

一個戰機設計人才的誕生,幾乎幾年才能出現一個,然而在西北工業大學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神奇的班級,被稱作“史上最強航空班”,我國的殲20隱戰機與運20戰略運輸機設計總師都是這個班級的學生,兩位總師在大學時代曾經還是上下鋪室友。

這座學校,也因為這兩個學生而驕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