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倒是應該。”

雷大頭對付韃子可沒什麼手軟的,糧食縱然重要,該燒也得燒。

“至於東直門,乃是九門最貧之地,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佔據甕城為主,甕城並沒有清軍把守,宜速速佔據甕城。”

秦祚明指了指宣武門的位置:

“此地甕城箭樓林立,不易攻取,自是要堵住九門,絕不能讓韃子成規模的外逃,等待我大軍前來。”

“明白,我先派人燒了朝陽門的糧倉,然後吸引清軍視線,趁機佔據東直門。”

雷大頭下去安排了。

北京城內。

多爾袞剛剛接到信使奏報,言尚可喜的部隊已經進駐豐臺縣,他想要召集尚可喜進京,詢問江南平亂之事。

尤其是阿濟格在山西失利,剩下的清軍必然抵擋不住秦祚明的先頭部隊。

他們極有可能會尾隨潰敗的清軍,侵入順天府,到達北京城下。

一旦這般,己方便處於被動劣勢當中。

臨近天黑,陳名夏求見。

陳名夏是崇禎十六年的榜眼,喜結天下名士,京城城破上吊未死,投降大順,然後又轉投清廷。

同時名聲在外,也是南方籍漢族官僚的首領,明末的南北黨爭依舊在清廷延續。

在多爾袞進京之後,他便多次進諫,讓多爾袞篡位當皇帝。

雖然多爾袞每次都嘴上拒絕他,但多爾袞也因此對陳名夏非常青睞,認為他是自己人。

畢竟讓福臨當皇帝,那是多爾袞妥協之後的結果,他也想要當皇帝。

陳名夏便被多爾袞破格任命為吏部侍郎兼侍讀學士。

“臣見過攝政王。”陳名夏跪在地上,向多爾袞請安。

“陳卿,有事?”多爾袞正在為接下來的戰事愁悶。

“攝政王,如今北京城內皆是傳言,英親王阿濟格在山西戰敗之事。”

陳名夏隨即抬起頭認真的勸諫道:“如今天下各處皆反,乃是皇上年幼,待到他長大之後,追隨他的臣子也老了。

所以值此危急時刻,攝政王理應挺身而出,為了我大清千秋萬代,登基為帝,穩定臣民之心。

我等臣下皆是熱烈盼望著攝政王,能夠以帝王之位帶領我等剿滅逆賊。”

陳名夏不愧是名士,在吹捧人這方面,有著絕佳的優勢。

總之說的多爾袞心情頗為愉快,反正豪格已死,世上還有誰能夠阻擋自己登上帝位?

可唯一的不妥,便是阿濟格在山西被擊潰,多鐸還遠在蒙古平叛。

忠於順治的兩黃旗,怕是不會束手就擒。

兵力不佔優勢,況且秦祚明之亂,還沒有平定,說這都太早。

“此事待多鐸平定叛亂之後,再說。”

多爾袞也沒有再拒絕,總之,這大清的皇帝他是當定了。

陳名夏當即一喜,興許下次再勸進,就答應了。

多爾袞話頭一轉問道:“你方才說,街上都在傳言英親王阿濟格死在山西了?”

“確實如此。”陳名夏站起身來:“不知道是誰走漏了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