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俊對於秦祚明的話不理解,口徑跟正義之間有什麼聯絡?

“九當家的,我不理解。”

“舉個栗子:我的拳頭又大又硬,別人都聽我的話,那我說的話,自然就是正義的話。”

“哦,原來是這樣理解的。”

邵明俊眯了眯眼睛,嘖嘖稱奇,上次秦二哥當眾幹倒豬婆龍之後,底下的那幫麻匪們就很聽話。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他更加深刻了。

秦祚明思索了一下:“不對,方才我說的也不全對。

如果口徑不夠的話,還需要火力來湊。

火炮才是戰爭之神!

邵老弟,你們想想,如今是一人一杆魯密銃。

到時候一人一門火炮,那萬炮齊發會是一個什麼場景?”

“額?”

邵明俊出於技術員思維的嚴謹,不得不提醒秦祚明:“九當家的,你說的不現實。

一門火炮重達千斤往上,操作繁瑣,發炮間隔時間長。

運輸極其困難,就算我們川中水流頗多,能放在船上,可有的山地你不能用。

將來你想要出川平賊,那更是麻煩的事情。”

諸葛亮六出祁山,從川中往外運糧極為困難。

後來總結經驗,改變策略,帶著人馬成為坐地炮,在隴右種田,賴著不走收割糧食。

司馬懿對此頭疼的很。

故而邵明俊說從川中往外運輸火炮遠征,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現在出川道路,依舊沒有太大的改變。

真以為蜀道難是白說的?

秦祚明微微頷首,回頭準備有時間搓一搓拿破崙炮,當初他遠征埃及可是帶了兩千門火炮。

這就需要大量的騾馬以及驢子,最重要是船隻。

清軍入關後,也是需要紅衣大炮的幫助。

在李自成對清發起反擊,清軍的火炮沒有到場,韃子自是堅守不出。

流寇對於火炮的收繳利用不多,主要是投降過去的明軍都不怎麼相信朝廷出場的火炮、火銃。

再加上多是重型武器,運輸困難,沒有那麼多的馬匹可拖拽。

不利於他們的機動流動,除非上面的頭頭嚴格要求,否則下面的人大多都會捨棄。

大家都是來吃肉的,誰願意總是做苦差事,費力不討好?

然後就被清軍用火炮教做人了!

飯要一口一口吃,步子要一步一步的邁,突然邁大了,咔,容易扯著蛋。

秦祚明覺得師爺說的對,故而轉頭道:

“邵老弟你說的對,咱們還是先顧著眼前的魯密銃,先讓他們熟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