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7章 君子不奪人媳婦(第1/3頁)
章節報錯
孫可望慌了。
秦祚明是要假扮自己人,再次刺殺義父。
一次不成,他還有膽子來第二次!
饒是平時自詡機智的孫可望,也被秦祚明這手給晃過去了。
現在北城方向傳來密集的炮響,饒是二弟,那也沒法子輕易抵抗。
大炮之威,足以讓人望而生畏。
特別是昨天義父入城時,秦祚明打的那一炮,當真是讓孫可望印象深刻。
要是自己也圍在義父身邊,興許倒在地上的有自己一個!
原來真的有,能把炮打的這麼準的人!
一炮啊!
根本就不給人反應的機會。
以前孫可望不是沒跟秦良玉交過手,只曉得白桿兵的厲害,二弟大敗秦良玉兩次後。
秦良玉手中精銳的白桿兵損失殆盡,不曾想他侄子竟然開始專研火器了!
歷史進展的事實提供了有利證據,華夏在明朝中期以前在時節上處於領先地位。
中期以後在科學技術方面已經落後,但直到明朝末年,華夏同西歐之間的差距不大。
甚至被大順軍推翻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還在孜孜引進西方科技,特別是火器和歷算方面。
不少士大夫也摒棄畛域之見,注意吸收西方的新的火器知識,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挽救行將滅亡的大明帝國。
清朝統治的建立是以全國生產力大幅度破壞為代價的,穩定後的統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稱之為康雍乾盛世。
正是當華夏處於這種“盛世”的一百多年裡,同西方社會發展水平的距離拉得越來越大。
“盛世”過後不到五十年(如果按照某些學者吹捧康、雍、乾三帝的思路來看,
乾隆之後在位二十五年的嘉慶也應該算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至少不能說是無道昏君),
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隨之而來一幕幕喪權辱國的悲劇,使大清帝國的腐朽落後暴露無遺。
崇禎等人雖然想要學習新的火器,用於挽救大明帝國,可堂堂一個帝國皇帝,竟然收不上稅來,沒錢什麼都幹不了!
自從崇禎十六年,十月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部主力被大順軍殲滅以後,明朝官紳眼見大勢已去,政治態度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把明亡順興看成是歷史上常見的改朝換代,為了自身利益紛紛歸附以李自成為首的大順政權。
處於北京的許多大明官紳都轉換心思,想要上大順這個新船了,誰還給崇禎皇帝這末路皇帝效忠啊。
至於永遠的忠誠?
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