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歷史軌跡,呂雉在劉盈駕崩後,徹底拋開了‘太后’的人設,幾乎一舉一動,都只關心老呂家的利益。

而在呂雉試探著要封諸呂子弟為王、侯之時,長安朝堂,更是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

彼時,便是陽毅面前的這位老者,義正言辭的站出來,非但面斥呂雉如此作為,有違漢家祖制,還將支援呂雉遍封諸呂的周勃、陳平二人,給噴了個狗血淋頭!

雖然最終,老者依舊沒能阻止呂雉,仍舊使呂雉子弟經歷了一段‘人均王侯將相’的幸福時光,但老者也沒屈服於呂氏的權勢,直接掛印而去,閉門在家,拒絕在呂氏面前搖尾乞憐!

可以說,在惠帝劉盈駕崩,呂后專政,呂氏專權的那段歷史當中,眼前這位老者,是整個漢室唯一一個有卵子,唯一一個維護劉家的人。

——安國侯,王陵!

劉邦駕崩之前,呂后曾在病榻邊問道:丞相蕭何已經老了,等蕭何死後,該讓誰做丞相呢?

劉邦回答:曹參可以為相。

呂后又問道:曹參年紀也不小,估計做不了幾年丞相;曹參死後,誰又可以接任曹參呢?

劉邦給出的答案,便是安國侯王陵。

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在劉邦的心中,王陵,是漢室開國功侯一百五十六人當中,才華僅次於蕭何、曹參的第三人!

若非如此,劉邦也不會在臨死前指定王陵,做漢室的第三任丞相!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隻能說,王陵是個很有才華,很有潛力的大佬,卻並不意味著陽毅可以信任此人。

但後世人的廣闊視野,卻讓陽毅早在前世,就得到了一個精確地結論。

——如果說,漢室第一位丞相蕭何、第二任丞相曹參,都是在劉、呂兩家之間保持相對中立的‘聰明人’,那安國侯王陵,就是鐵站老劉家的‘愚忠者’!

而陽毅未來幫助劉盈、扶持劉盈坐穩皇位,從而君臨天下的道路之上,最缺的,就是這樣的愚忠者……

“陽侍中此言,方折煞老夫也~”

就見老王陵嘿笑一聲,面帶微笑道:“老夫年不過花甲,不敢當陽侍中‘老大人’之稱。”

“若陽侍中不嫌,自可以翁稱之。”

感受著王陵毫不加以掩飾的親近之意,陽毅百感交集的長嘆口氣,才由衷敬佩的再一拱手。

“既如此,晚輩恭敬不如從命。”

“王翁?”

一聲略帶俏皮的輕呼,頓時惹得老王陵又是一陣哈哈大笑,望向陽毅的目光,更是寫滿了慈愛和認可。

若是外人進了這客堂,不知道的,恐怕都要以為這老少二人,是親祖孫了……

友好和諧的互相調侃幾句,又閒聊一番,王陵的面色之上,便悄然帶上了一絲嚴肅。

“陽侍中此來,恐非只同老夫閒談?”

適時調侃陽毅一聲,王陵便放下手中茶碗,將上半身稍稍側移向陽毅的方向。

“可是帝陵一事,陽侍中仍未參透箇中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