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

聽聞陽毅無甚底氣的懇求,呂雉稍一思慮,便面色淡然的揮揮手。

“且坐下說話。”

聽到這句話,陽毅心中才長出口氣,再三拜謝,才在一旁的筵席上跪坐下來,卻依舊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樣。

今日這場好戲,算是意料之外,倒也還在陽毅計劃之中。

自上次軍議之後,陽毅對如今朝堂格局的看法,已然發生了些許變化。

對於呂雉,陽毅也從最開始的飽含敵意,變得相對樂觀了些。

——以後禍亂朝政的是呂雉,跟太后又有什麼關係?

說白了:作為劉盈的臣子,陽毅需要時刻保證自己的腳步,始終緊跟天子劉盈。

這無關於對錯,只關乎屁股和政治姿態。

用陽毅的話來說,就是政治人設。

舉個例子:當朝丞相蕭何,是個什麼人設?

從陽城延對陽毅的話語中來看,蕭何的人設,就是對任何政治鬥爭都不插手,只在乎朝堂安穩,政治格局穩定的‘國之柱石’‘棟樑之臣’。

穩穩站住這個人設,蕭何才能名正言順的安坐丞相府,無視外朝的明爭暗鬥,置身事外,只做個給漢室兜底的保險。

——萬一政治鬥爭造成什麼嚴重結果,有蕭何在,也不會出什麼大亂子。

至於陽毅的便宜老爹陽城延,人設和蕭何也有些類似:一個只知道關心本職工作,其他事都不願意插手的技術宅。

那麼陽毅的人設,應該是什麼呢?

結合陽毅在那次軍議的表現,以及家族背景,陽毅可能的政治人設,其實不外乎兩個。

要麼,是陽城延出於外朝的利益,派去向呂雉發起自殺式攻擊的炮灰!

再要麼,就是一個懵懂的,帶著些許天真爛漫的‘無知青年’。

對於陽毅而言,這個選擇並不很艱難。

從那次軍議之後,陽城延對陽毅所做出的安排來看,陽城延的意圖也非常明顯。

——將陽毅在那次軍議上的表現,解釋為無知青年一時衝動,行差就錯之舉。

這樣一來,無論是陽毅挨板子,還是今日到長樂宮‘負荊請罪’,也就是可以預見的了。

要想站穩‘劉盈身邊的懵懂青年’這個人設,今日這場好戲,陽毅是非演不可的。

只不過事發突然,齊王劉肥之事,讓陽毅決定把這場好戲的演出時間,提前到今天而已。

從呂雉的反應來看,陽毅的表現還算合格——起碼在呂雉這裡,陽毅‘憨厚率直’的人設算是立住了。

那麼接下來……

“皇帝既欲代齊王求情,何不親至長樂?”

思慮許久,呂雉終是稍帶遲疑,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對於呂雉這個疑惑,陽毅自也是早有腹稿。

“稟太后。”

就見陽毅又一拱手,想都不想,就用一副敘述事實的口吻道:“陛下本欲親朝太后,然為臣所阻……”

“為何?”

聞言,陽毅略有些羞愧的低下頭,糯糯道:“臣本以為,今日,便乃臣同陛下最後當面……”

“陛下欲代齊王求情於太后,然臣恐太后餘怒未消,陛下代齊王求情,或當使太后怒及陛下,有損天家母子情誼。”

“故臣力阻陛下,親至長樂,以代陛下受太后之怒……”

看著陽毅似是個犯了錯的孩童般,在自己面前羞愧的低下頭,呂雉心中對陽毅的怨氣,終於是盡皆散去。

“皇帝果真欲親至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