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1月,奧維茨與四名兄弟【其中一個就是現在CAA的CEO馬丁.鮑勃】懷著複雜而又激動的心情離開了威廉·莫里斯【WMA】公司,自行成立了創新演藝經紀公司【就是CAA】。

創業初期,五人不領工資,租一間辦公室,借一臺印表機和電話,用200美元到舊貨市場把辦公傢俱買齊。

CAA先從二流主持人的日間電視節目開啟局面,與時代華納、ABBC等建立了聯絡。

在熬過第一年後,五人分工進一步細化,其中奧維茨主要挖掘影星與製片人。

他每月花10天去紐約,訪問美國頂尖的文學代理公司。

最後硬是以毛遂自薦的方式結識了著名的文學代理人詹克羅,把《頭兒們》的電視版權拿到手。

這部戲成功銷售給CBS後,CAA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為了擴大明星資源,奧維茨開始在同業內挖角,另一家演藝經紀公司合夥人馬迪·鮑姆不久加入奧維茨的陣營。

經過鮑姆的點撥,奧維茨對好萊塢權力結構豁然開朗,原來明星的背後還有第二隻手——律師。

透過律師管道,當時的007扮演者肖恩·康納利在1979年2月與CAA正式簽約,CAA客戶單上終於出現了超級巨星。

奧維茨此後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對經紀行業進行徹底革新。

以往,電視臺要製作一個節目,要分別找主持人、演員、製片人、劇作家等,需要和一大批不同的經紀人打交道。

《日月風華》

奧維茨則推出“一條龍”服務。

除了這以外,奧維茨還大幅降低佣金比例,以吸引明星。

到1980年,CAA網羅了保羅·紐曼、達斯汀·霍夫曼等奧斯卡影帝以及動作明星史泰龍等票房大腕兒,未來的巨星湯姆·克魯斯也被奧維茨挖掘出來。CAA稱王的時代開始了。

為了保證CAA自身的穩定,經紀人不會集體背叛,奧維茨精心設定了“背叛成本”:超級明星不由一個經紀人單獨負責;保證經紀人收入可觀;CAA壟斷整個產業鏈,使背叛CAA者不可能聚齊頂級資源。

同時,CAA努力營造內部的平等氣氛。

CAA的職員只有名字,沒有頭銜,辦公室都不掛牌子,會議室與接待室誰都能使用,連工資單都是按姓氏字母排列。

在奧維茨手中,CAA旗下優秀演員的電影演出費用從100萬美元漲到500萬美元,又從500萬美元漲到1000萬美元……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天文數字。

20世紀的最後十年是屬於奧維茨的。

1988年,島國電子業巨頭索尼主動找到奧維茨,希望他幫助索尼進軍好萊塢。

1989年10月,在奧維茨的運作下,索尼以34億美元成功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娛樂公司。

之後,一筆更大的生意找上門來,島國松下電器同樣有意進軍好萊塢,並備有上百億美元可支配資金,奧維茨向松下推薦了索尼沒能吃下的MCA。

為了完成這樁交易,奧維茨秘密而又頻繁地穿梭在島國與北美之間,為減少節外生枝,他連給公司和朋友打電話的時間都精心設計。一年之後,這樁在外人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交易完成了。

1990年9月,松下宣佈以65.9億美元併購MCA。

奧維茨這一年也沒有白忙,交易完成後,他個人從中得到4000萬美元的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