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當師孃面提師父情史(第1/4頁)
章節報錯
“桃葉尖上尖,柳葉就遮滿了天。”
“在其位這個明阿公,細聽我來言吶。”
……
“編成了小曲來探清水河,編成了小曲來探清水河~~”
曾藝和玲花在弦師的伴奏下,出色的完成了這首《探清水河》,並唱出了獨特的味道,贏得了觀眾們的熱烈掌聲。
欒懟懟鼓掌稱讚道:“好精彩啊,真是太好聽了,我想問一下您二位創作的初心是什麼?”
玲花認真道:“作為一個歌手就像各個音樂領域裡的傳承人一樣,把希望開心快樂帶給大家,這個也是我們的一個責任。”
孟鶴糖點頭認同道:“這個和我們不謀而合,我們也是給大家帶去快樂的,無論是鼓曲,戲曲,歌曲,都是在不斷創新的,如果它要不創新它遲早會滅亡的。”
“今天說的這個鼓曲,很多的著名藝術家就在不斷地嘗試創新和發展。這就是咱們總說的文化自信,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走進曲藝的演出劇場,共同發揚光大。”
欒懟懟扭頭問道:“王老師,剛才兩位以京韻大鼓的味道唱了《探清水河》,看來咱們京韻大鼓可塑性是非常強的,以後還可以和很多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說到這我特別好奇,您一開始是什麼契機學的京韻大鼓?”
“因為我小學的時候,我們有一節課主要就是把曲藝引進課堂,我們當時在音樂課上學的鼓曲。”
聽完了王慧的解釋,觀眾們不禁感嘆,不愧是曲藝之鄉的津城,音樂課上居然教京韻大鼓,大多人記憶中的音樂課都被班主任給替代了。
欒懟懟回憶道:“我記得在2001年的時候,您發過一篇微博,咱們大夥先看一下。”
鏡頭移動,扇形熒幕上出現了王慧曾發的微博內容:
“今天在家收拾資料,翻出了十幾年前的演出影片,自己看了看,很感慨。從小學藝,對京韻大鼓有很深的感情,因種種原因荒廢了很多年,也實在可惜。和德剛商量了一下,他很支援我復出,所以,近期將籌備德芸鼓曲社,歡迎天下鼓曲同行加盟,為弘揚傳統藝術盡一份力。”
欒懟懟看完很感慨:“為什麼11年到現在十年之後才開了這個鼓曲社呢?”
王慧沉吟了片刻,輕嘆口氣道:“當時確實有這種復出演出的想法,但是種種原因吧,好多事情都需要我去打理,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我自己的工作,就暫時放下了。”
“那您願意放下嗎?”
王慧笑著搖了搖頭,坦誠道:“不願意……我九歲學藝,然後十三歲登臺演出,有情懷確實喜歡。”
徒弟們當時小不懂事,大了之後感慨師父不容易的同時,才知道師孃的偉大。
提起往昔艱苦歲月,欒懟懟不禁紅了眼眶,哽咽道:“那個時候師孃就帶著我們,我們也是學徒,帶著我們賣票,觀眾太多,給我們倆人擠到廁所去了,我們都不敢賣了。”
“因為觀眾擠的把門都給拍平了,玻璃都擠碎了,不過也是好事,那是初見火的時候了。”
“對,那是零五年的時候。”提起往事,王慧眼眶也溼潤了。
“那時候相聲場不夠的時候才有機會讓您上臺唱一段,但那時候,大鼓接相聲還不好接,人家說白了還是聽樂來的,雖然您這再是藝術,但是人家打的是相聲票,所以那時候就更難。”
“您在那些日子沒唱的時候,您心裡邊癢癢嗎?”
那段時間德芸社還是個沒名氣的小社團,觀眾們聽也就是圖一開心,不像現在比較尊重演員,不愛聽鼓曲一個觀眾起鬨“下去吧”,就是一堆觀眾一起起鬨,王慧受了不少委屈。
“其實那時候工作各種忙,真的沒想過,但是隻要是一聽見弦響,其他的演員在唱,就真的忍不住。”王慧百感交集,眼淚流了下來。
“都過去了。”
欒懟懟安慰道:“我覺得鼓曲社開業了,您心情都舒暢了,現在我師孃不能見到我們徒弟多的時候,她一見我們徒弟多就感慨,畢竟都是看著長起來的。”
“現在無論是舞臺上還是家庭上,我們也成長起來了,您以後可以盡情地唱,這個我們也是大力支援,如果需要我們小哥幾個的幫助,我們雖然不會唱,但是我們會叫號,我們會給您宣傳。”
“對。”
“我們這個節目也準備了一個片子讓您看一看。”
舞臺螢幕上出現了郭奇麟提前錄製好的vcr:
“大家好,我是郭奇麟,大家都知道我的母親曾經是一名職業的京韻大鼓演員,因為對家庭的照顧,我的母親很早就放棄了在幕前表演的機會,而退居二線。”
“這次做兒子的聽說我媽又要重出江湖了,要繼續給大家表演京韻大鼓,心裡非常的欣慰和高興,同時希望我媽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當中,能夠盡情地享受京韻大鼓給她的快樂和滿足。”
郭汾洋也出現在了螢幕前,替媽媽加油打氣:“媽媽我愛你,媽媽加油,耶!!!”
王慧看到倆寶貝兒子的祝福,流下感動淚水的同時,臉上也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