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霄雲一臉壞笑:“咱們既然都把地名換了,朝代也隨便編一個吧,大德朝怎麼樣?皇上郭德剛,皇后娘娘于謙。

皇上不理朝政一天就知道唱戲,皇后娘娘就知道抽菸喝酒燙頭。”

觀眾鼓掌叫好:

“哈哈哈!!!”

“好!!!”

曲霄雲點了點頭:“故事發生在大德年間,陰川一帶。”

“故事主人公叫吳鋒,孩子從小被父母遺棄,被師父撫養長大,師父名叫吳大用,這名起的多棒啊,聽著就沒什麼用……”

“哈哈哈!!!”

“為什麼給徒弟起名叫吳鋒呢?因為吳大用活的有點窩囊,老挨欺負,他就想著讓徒弟活的有點稜角,所以給他起名帶個鋒字,可他忽略了自己的姓了啊!”

“哈哈哈!!!”

“吳大用四十多歲,是一名趕屍匠,長的醜也沒什麼錢,這行雖說是行善事,但成天和屍體打交道,一般人家也接受不了,也沒娶親,爺倆是相依為命,日子過的很清苦。

想生存管著剃頭修腳,人得有個手藝啊,吳大用也沒別的手藝,就把趕屍的手藝教給了吳鋒。

也算是祖師爺賞飯,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吳鋒這孩子除了長的俊不符合條件,別的全合適。

十六歲那年個子就長到了一米八,大小夥子渾身也有把子力氣,再加上經常和師父穿山越嶺熟悉地形,身體素質極佳,可以獨自走腳工作了。”

“頭出發前,吳大用把趕屍匠穿的衣服,攝魂鈴、黃符等一系列路上所能用到的東西也都給備齊了,爺倆平常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肉,吳大用咬著牙走了十里多路,去縣集給他買了半包醬牛肉。”

“列位,窮家富路,沒有錢在家裡忍著也就忍著了,這個貴我吃點便宜的,或者我在屋裡待著不出門,在家裡怎麼窮都能忍。出門不行啊,出門衣服也得帶,乾糧也得帶,錢也得帶,還得住店吃飯呢!”

“吳大用深知這個道理,把家裡所有積蓄的一多半都給了徒弟,就怕路上遇到個難事。”

“師父疼徒弟,徒弟也疼師父。”

“吳鋒嘴上答應了,可心裡想的是自己出來幹活了,得多走幾趟活,多賺點給師父買個禮物。”

“告別了師父後,吳鋒踏上了前往川城的路。書要簡言,路上無話,這一日就到了川城。

為什麼要去川城呢?

因為此時秋高氣爽,正是秋決的時候。

犯人們跪成一排瑟瑟發抖,老百姓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午時三刻,監斬官發令,儈子手舉起鬼頭刀,手起刀落,人頭落地。

看熱鬧的老百姓漸漸散去,二皮匠將屍體縫合好,因穿著特殊,沒多一會就有人找他走腳。”

“這裡提一下,趕屍匠不是什麼屍體都能趕啊,也是有規矩的,所謂三趕三不趕。

砍頭、絞刑、站籠站死的,這三種被迫死的屍體可以趕,因為被迫死,死的不服氣,既思念家鄉又思念親人,所以能引其魂魄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