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的果斷落進幾個新醫生眼裡,只讓人心生嚮往,又不會嫉妒。

不愧是主任,關鍵時候總是能挑大樑。

陳馨卻沒在意他們崇拜的眼光,點了院長要求她帶的幾個兒科醫生,和他們一起進了手術室。

這也是個讓他們跟自己多學實際的好機會。

他們跟自己不同,自己當年歷練的時候是跟著院長曆練的。

良醫都是由累累白骨壘出來的,這話不假。

所以良醫難得,是因為在累積累累白骨的路上,不少醫生本意救人卻發現回天乏術,最後倒在自己的心魔之下再難從醫。

她自一接觸醫術,就是站在院長這位巨人的肩膀上。

有院長託底,她從未緊張,更不會失手。

做好術前準備,一行人進手術室時,也有人緊張的有些手抖。

手術難度不高,只是精細度要求高。

孩子的肋骨戳進胸腔要及時取出,身上額頭上有戳進去的石子要取出。

傷口雖多,都不算大。

縫合時陳馨更是親自上手,給新醫生們演示了國外最新的縫合方式。

這種方式就很適合傅逸這種恢復慢的孩子。

縫合嚴密,用的又是可吸收的新款線。

減去拆線再拉扯傷口的風險,又對患者本身的恢復能力要求不高。

在兒科可以廣泛用到,不管是白血病或者像他這種因為過度肥胖導致代謝問題的患者,都是福音。

一眾醫生默默記在心底,點頭如搗蒜。

出手術室時,已經是天色微微暗了。

一眾醫生跟在她身後,亦步亦趨。

“他BMI指數太高,術後恢復一定要頂住他的家人,讓小孩多忌口,多吃點清淡的蔬菜。

特別是他,如果不忌口引起傷口復發,再恢復就很難。”

專心給隨身的醫生交代著傅逸的術後注意事項,她卻在餘光瞥見面前幾步之遙站著兩個高大的人。

抬頭望去,兩人都是一怔。

“陳主任竟然是哈佛和劍橋進修過的高材生,我今天才知道。”

男人的語氣低沉中帶著一絲沙啞,一雙鳳眸微眯著,直直的看著她。

彷彿從未見過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