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焚江煮河(第2/2頁)
章節報錯
三味真火號可燒天地萬物,無論是九天之上星辰,還是九幽之中的陰山,都能燒成灰塵。
納蘭王知道的多,所以害怕的也就多,顧忌的也就多。他在霸陵城中知道那是秦廣王璽之後立即抽身而走,卻又捨不得就此遠離。而現在認出了三味真火,原本趁亂而取秦廣王璽的心又壓了下來。他並不怕這元真,卻不想招惹廣成子的道統。
元真道人手掐法訣立於虛空,嘴唇念動的速度越來越快,雖然無聲,但是周圍的人無不暗暗心驚,因為他們都感受到了一股炙熱感覺,周身的靈氣都滾燙起來,有一種身火爐邊的感覺。如果說這種感覺還罷了話,那從番天印上燒焰的火焰感受到的那種燒燬一切的感覺,讓人無暗自後退幾步。
“大劫前傳承下來的道場,果然有著不可測度之玄妙。”這是許多人心中生出的想法。
陳景自然也感受到那火焰的厲害,甚至比其他的人有著更深的體會,因為那番天印鎮著整條涇河。
修士之間的戰鬥,非是比拼法力,也不是單統的鬥法術,雖然天地間大多是在比法術比手段,但是正真是修士戰鬥比則是法術勢。就元真道人這一出手,就是陳景勢弱之時,而番天印鎮禁之法更是鎮住了整條涇河之源,而番天印中生出三味真火則是直接手段,真正能殺死陳景的手段,可以稱之為術。
萬物有靈不是一句空話,花鳥魚蟲,樹木山川河流,無一不有靈。這些靈或得機緣化真靈,或者永遠是無形無質,永恆的化為不可捉摸的法則。涇河綿綿九千三百里,有著許多河眼,有些隱晦,有些明顯。河眼在普通的人眼裡不過就是泉洞,一年四季不停冒泉水。在修行人眼中,這河眼冒出的不是泉水,而是靈氣,是自靈兩山靈脈之滲出的靈氣,這些靈彙集而成就是成了一條河流。
不過,無論是當一條河流都有一個靈源,也就是發源地。涇河的發源地在崑崙山腳下,這一鎮,有點像是蛇被鎮了七寸之處。
陳景自然沒有被鎮壓,在他感覺無法架御得了秦廣王城時,趁著自己還沒有陷入無力之境,立即從九天之上退下來,如果只是衝上崑崙就算贏的話,他可以有信心自己能衝上去。但是這不是打賭比賽,而是鬥法搏命,一著不慎就將陷入萬劫不復,所以他不但退了,還讓人看上去是受到反噬而不得不退。
然而,在那他退下來的瞬間,他也沒有料到真的差一點被玲瓏鎮妖塔給鎮封了。不過,即使沒有秦廣王璽在手,他也能脫身,因為這是在涇河上,而不是崑崙山中。不過有秦廣王璽在手卻是輕鬆許多,讓他舉重若輕解封,又正好誘得那些人出手,趁機襲殺。
當元真道人的番天印鎮壓而下時,他已經被浪濤捲入河中,自然有手段使出不被鎮壓,但是他法力來源於涇河,鎮住了涇河就幾乎相當於鎮住了他。
這種手法是自古相傳下來的一種禁神之法,世間曾有傳言,在洪荒時代天皇年間,曾有仙神之爭,一位山神與山川相融,無論是法力還是手段都深不可測。當時便有崑崙山中的金仙及巫族大巫和一些隱修山澤的大妖連手要滅殺那位山神,所使用的手段就截山斷脈。
這個傳說時極為遙遠的,那個山神也非是一般山神,不屬於人們所知道玉皇大帝所封的山神,而是更為古老的山神,以至於只有大門大派中的人才能知道有過這麼一戰,而最後的結果到底是怎麼樣沒有人說的清楚。
不過,當時的截山斷脈之法卻留傳了下來,同時給了許多人啟示。而這元真道人顯然是知道這個傳說的,所以他一上來就鎮住了涇河最大的靈力之源。
陳景以前並不知道三味真火的可怕,現在卻已經有了個直面瞭解了。這三味真火不但正瘋狂的燃燒著涇河靈力,隱隱間還似能透過燃燒涇河靈力而傷陳景的神念,陳景有一種被炙傷的感覺,而且這種炙傷的感覺根本就無從抵擋。雖是如此,陳景卻也不懼,當年惡龍峽河神陰懷柔手持那塊殺氣天的黑石而下時,也是被陳景給封印住了的。對於當時的陳景來說,那也是極其艱難的,而現陳景境界可以說是已經進入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境界之中。
自河浪衝捲到霸陵城時,神禁被一衝而破,而他的心間則是莫明的一鬆,彷彿一直以來壓在心頭的石頭突然融化,神念在那一刻就像是能上感周天星辰,下應九幽地府。這種感覺雖然只是一瞬間的事,卻讓他的境界剎那間躍進了一種神而明知的境界之中。
河水沸騰,就像是一鍋被煮開的水。
沸江煮海!
這種場景只存在於傳說之中,想不到今天居然重現於世間。
河面上在這一會兒也開始燃燒起來,焚燒著河域之中的靈力。河面上的火緩緩朝河的下游蔓延。速度雖然不快,但是這種焚江煮海的趨勢卻讓人感到震驚。而就在許多想著陳景將怎麼應對時,大火的前最前沿的河中一座神像緩緩的升起,神像一出現,那火勢便停了下來。在許多人看來,這不是一座沒有生命的神像,而一個活生生的人,就是陳景,是整條涇河的靈魂所在。
神像一動不動,但是在他們的眼中,神像卻已經動了,神像上浮現一個虛影,虛影就像是河中倒影,雙手在身前划動著,同時又有聲音響起,同時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聲音伴隨著波紋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