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章 手機技術研討(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夏遠暫時不打算再透支悅聽及桔子的品牌知名度,桔子手機的困難才剛剛開始,連續打感情牌,打市場炒作只會加快透支品牌知名度,透支消費者粉絲的熱情,更快讓桔子科技陷入困境。
今天的會議主要內容就是為了研討桔子手機下一步該如何發展,年初的年終總結會議比較務虛,雖然成立了海外產品設計中心,以及微電子研究所,但這只是大方面,具體計劃很明顯需要進一步調整。
這次會議參加的人員除了市場部負責人盧偉兵,負責生產製造的魏國忠外,幾乎都是手機技術研發中心的人。
既然是技術研發會議,會議也由徐成曉主持。
會議開始後,徐成曉先看了眼夏遠,繼而對盧偉兵笑了笑道:“盧總,要不你先來?”
作為CMO盧偉兵確實很有發言權,聞言也不客套什麼,點點頭站了起來。
“人才和資金總是向高利潤行業集聚,手機行業被普遍認為是目前的最高利潤行業之一,目前國內擁有手機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已經超過50家。如果不受手機牌照的限制,生產手機的企業將遠遠超出這個數字。
做家電的進來了,做電腦的也進來了,做通訊裝置的企業更是蜂擁而至,便也在情理之中。
手機行業散發出種種誘人的魅力,家電,電腦企業就不說了,我們重點說一下通訊行業。”說到這兒,盧偉兵走到前面指著投影螢幕上的報表說道:“首先,我們從市場增長曲線來看,這兩年通訊裝置市場呈波浪狀螺旋上升,手機行業則成指數曲線增長態勢。從我國通訊行業發展的歷程來看,通訊裝置市場大約以5—6年為一個階段,經5—6年上升至一個高峰,然後經5—6年下降到一個低谷,然後再上升。當遭遇下降時,則會出對通訊製造商形成巨大的壓力,實力不夠的企業,很容易在“寒冬”中消失。
手機行業則成指數曲線增長,開始增長較快,然後進入增長緩慢期,但其增長趨勢不會大起大落,雖然手機使用者增長率在減緩,但目前國內手機平均普及率只有20%,相對發達國家的30%的普及來說,國內市場仍有很大空間,尤其是即將到來的3G時代。
手機是大眾時尚消費品,它的區別與彩電、冰箱、洗衣機等耐用消費品不同,平均壽命長達1—2年,短則3—4個月,這也就註定手機市場是盤“活水”。
所以手機市場更新換代快,新技術,新應用,甚至小小的外形設計創新,都會促使手機的更新。而通訊系統裝置的更新換代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且受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一旦判斷失誤,則很有可能錯過一個快速發展的機遇。甚至錯過一個時代。
其次,通訊行業具有投資大,回報期長,利潤高的特點。而手機行業在這方面更加有優勢,資金週轉快,現金流大,利潤很高。
目前通訊行業正處於走出低谷,取暖回升的階段,經過這一回合,以前的暴利時代再也不會回來,通訊企業必須適應一種長期介於暴利與微利之間的生存狀態。
而手機行業仍處於高利潤階段,儘管手機價格整體上呈下降趨勢,利潤率也隨之下滑,但手機行業利潤率仍維持在20%以上,無論與哪個行業相比這個數字都顯得高了。
雖然經過激烈的拼殺,手機行業最終較為可能的利潤率應該回歸5%左右,但就目前而言,手機行業對仍在“寒冬”徘徊的通訊製造企業而言,具有致命的誘惑,手機行業資金週轉快,現金流大,正好彌補了通訊製造企業的不足,吸引的通訊製造企業不惜飛蛾撲火。
再者,通訊製造企業長期以來靠運營商吃飯,而現在國內通訊市場格局已經發生改變,運營商雖然還是壟斷企業,但已由一家獨大發展成了幾家競爭。
各自運營商正逐漸將挖掘潛力,提高盈利能力,以滿足使用者需求作為自身目標,而不再追求網路的大而全,技術的先進和超前。
為了實現持續性發展,在競爭中獲取最大利益,運營商在裝置系統採購的時候,不會只選擇一家產品,避免形成“一家通吃”的局面,這使得在國內通訊行業難以形成像微軟、英特爾那樣的行業寡頭。
國內的通訊企業基本屬於技術追隨者行列,很難獲取到由技術革命帶來的最初的高額利潤,如果想做大做強,必須在國內市場份額中佔據優勢,但從長遠來看,這條路會越走越艱難,國內的通訊製造商需要另闢蹊徑
通訊系統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市場競爭激烈,利潤變薄。手機為個性化產品,因一款手機而一舉成名的神話時有發生(悅聽音樂手機就是如此,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手機廠商的手機)。所有的這些都吸引國內通訊製造企業,將目光轉向手機行業給,將它看做一根救命稻草。”
說完後,盧偉兵沒有下去,似乎等待著什麼。
夏遠敲了敲會議桌,抬頭問道:“具體有哪些企業呢?”
“大概有十多家,其中以華為,中興,大漢為代表。”盧偉兵繼而說道:“華為方面已經全面進駐手機市場,月前,西門子移動和華為公司已經成立了合資公司,合資公司總投入一億美元,其目的就是為了TDSCDMA技術及產品研發,且合資公司的成立,將推動TDSCDMA在國內的進度。”
夏遠低頭看著會前分發到手的各項資料包告,透過這些報告,夏遠更直觀地瞭解到國內通訊企業的強大,華為,中興為代表的企業這些在通訊行業深耕許久的技術公司也攪進了手機行業一攤渾水中,不太妙啊。
這些通訊技術公司和天宇那樣拿著一千萬資金就敢涉足手機行業的光桿公司有著本質的區別。
無論是在技術領域,人才儲備,公司管理,生產製造,市場渠道諸多方面他們都有天然的優勢。
其中一份來自資訊部的資料包告還特別指出了華為去年的情況。
2003年,華為公司充分展現了業界領導者的深厚底蘊和實力,全球市場銷售同比增加42%,達到317億人民幣。
其中,海外銷售10.5億美元,同比增長90%,海外銷售所佔比例上升到27%。華為產品已經覆蓋到世界五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為品牌不僅在國內得以鞏固,在全球也初步建立品牌知名度。
2003年,華為進一步鞏固了在移動、固定、光網路、資料通訊、業務軟體、OSS等各個領域的全球市場份額和品牌地位。在客戶服務產品技術進步、管理業務變革、國際競爭力等方面,華為繼續獲得穩健提升。
或許應該改變一下思路,夏遠這樣想著,這些國產通訊大佬進場,要不要避其鋒芒?
盧偉兵停頓片刻,見夏遠沒做表示,繼續說道。
“年初各個手機廠商都上線了新款手機,三星推出了SCH E370手機,該手機最大的特點為遙控萬物,透過手機能對DVD、電視機等家電進行遙控……”
“東信EG832……”
“藍芽新寵——索尼愛立信HBH65……”
盧偉兵一一列舉各個手機廠商推出的新品手機,他每說到一部,後面的投影螢幕上就會出現那款手機的產品畫面。
光是這些具有特點優勢的手機產品他就說了十多分鐘,可見今年的手機市場激烈程度。
等到盧偉兵坐下不久後,夏遠才道:“徐總你有什麼要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