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百四十九章:造幣(第1/2頁)
章節報錯
崇禎六年二月初五,黃毅主持召開登萊平叛功臣表彰大會,給立功的將士們發勳章,給所有的將士們發賞銀。
不僅僅是給有立功表現的將士們發,所有的參戰正兵、輔兵包括役夫都有。
普通役夫發二兩五錢銀子,輔兵五兩,正兵十兩。
但是他們拿到手的不是銀元寶或者碎銀子,而是銅板、銀幣、紙幣。
銅板有一文錢、五文錢、十文錢、五十文錢、一百文錢。
為了防止錢幣的價值低於原材料的價值,一文錢的銅板只有一丁點大,還是三分銅和七分鉛的合金。
如果有人收一文錢的銅板鍊銅,保管他虧本七成。
可以肯定含銅量達到七成的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銅板不可能有誰收購了鍊銅。
因為更加不划算,虧本肯定超過九成。
根據地銅板採取重量倍增的方法鑄造,五文的銅板比一文的大一圈,重量雙倍,十文重量又是五文的雙倍,以此類推。
一個五十文的銅板,所含銅的價值都不超過兩文錢,當然杜絕了收購鍊銅的可能性。
銀幣分兩種,五錢重的銀幣是半兩也是五百文,剩下的當然是一千文與一兩銀子等價。
根據地銀幣的成份跟民國時期的袁大頭差不離,含銀量八成左右。
紙幣反而是最值錢的,黃毅之所以這個時候開錢莊發行紙幣就是因為造幣紙研發成功。
如果是一扯就破,就代表著最起碼丟了五兩銀子,誰敢用紙幣?
當然,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黃毅多次指點,特別是防偽技術,都是黃毅按照手機裡儲存的資料照本宣科。
漢人絕不缺乏能工巧匠,根據地人口基數大了,懂得造紙的工匠有好幾百,有十幾個都是家傳手藝。
自從建立根據地那一天,黃毅就定了調子,軍人優先、優待能工巧匠、不歧視婦女……
受到重視獲得尊重的工匠收入高,工作熱情更加高。
根據地明文規定,大工匠每培養一個徒弟,滿師後都能夠得到這個徒弟工錢的百分之十,而且是終生享受。
徒弟不願意給錢,就是欺師滅祖,面臨勞動改造五年的刑罰。
這個規定成功打破了手藝人的敝帚自珍,很多有家傳手藝的大工匠廣收門徒。
十幾個來自不同門派的造紙大工匠精誠合作,再有黃毅給出最正確的研發方向,給予大量銀錢支援。
不僅僅是造幣紙,價廉物美的硬筆書寫紙,婦女使用的衛生紙都研發成功了。
根據地已經在生產尿不溼。
這種產品不可能服務於勞苦大眾,而是準備賺達官貴人家的銀子。
在大明朝還有一個特定人群應該喜歡尿不溼。
那就是十幾萬的閹人團體。
被閹割的十有八九收不住尿,身上總有一股子尿騷味,黃毅就不喜歡王坤湊上前說話。
因為黃毅鼻子很靈敏,覺得王坤身上滿是騷臭味。
然後黃毅就想到了尿不溼,指點造紙工匠研發,以後大賺太監群體的銀子。
用不著擔心假幣氾濫,因為根據地採用的造幣紙,別家很難仿製。
況且黃毅有軍隊在手,誰敢造假幣,黃毅就敢殺他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