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百二十四章:敢怒不敢言(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人帶頭好辦了,楊御蕃立刻響應,他道:
“末將率領本部人馬願固守營地,沒有劉大人、王公公的軍令,絕不輕舉妄動!”
得,大勢已去,抱不了團嘍!
王洪、鄧玘、劉澤清等等無論心裡怎麼想,都口頭答應了黃毅開出的條件。
最後王坤嚴重警告,諸將必須言行一致,黃毅那廝不是好相與的,真的敢殺光前去搶繳獲的任何人!
劉宇烈也補充了一句,你們覺得打得過興和軍大可以試一試,如果敗了,不僅僅沒有功勞可分,還要治罪!
真他媽的偏心!
諸將敢怒不敢言!
只能再次暗自腹誹!
然後他們就自我安慰,登州城不是好打的,得死多少人啊!
能戰敢戰的猛兵損失多了,實力下降,那黃毅以後還能如此這般欺負人?
萬一興和軍和叛軍打得兩敗俱傷呢?
我們豈不是能夠漁翁得利?
諸將又又一陣子交頭接耳後,心情好了不少,事情沒結束,誰笑到最後還不一定呢。
至今為止黃毅依舊是個副將,此時登州城外明軍大營裡有楊御蕃、鄧玘、陳洪範、王洪、劉國柱等等九個總兵官。
這些人理論上都是上官,較起真來完全可以命令副將跪下行禮。
所以黃毅沒準備跟這些武將交往,不屑於跟這些人商談,聯絡王坤、劉宇烈直接施壓。
解決了武將,那許多文官咋辦呢?
原山東巡撫餘大成得知叛軍奪取登州,束手無策,躲在深宅大院誦經唸佛,被人譏之為“白蓮都院”。
明末這種官僚很多,還有不少官員是“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這種官員其實比貪官汙吏還要具備破壞力。
登萊出了大事情,山東巡撫餘大成被殃及池魚了,落得個罷官去職。
接替者徐從治是個想幹實事的官員,他親冒矢石參與萊州城攻防戰。
只可惜他的運氣糟透了,居然被叛軍炮火擊中,成為了大明英烈。
這時朝廷又派來朱大典擔任山東巡撫。
此人雖然是個大貪官,卻頗有能力,明亡後依舊募兵抗清,最後全家壯烈成仁!
明朝好搞笑,許多貪官臨死不屈慷慨就義。
東江鎮總兵黃龍,之後的東江鎮總兵沈世魁都是貪腐之輩,都能守節成仁。
有能力的巡撫朱大典初來乍到,他每一個總兵、副將、參將、遊擊的營頭都親眼瞧了一遍。
但是在劉宇烈、王坤召集大家議事之時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這是個聰明人,已經看出來總督和監軍仰仗興和軍,處處替興和軍爭好處。
所有的平叛隊伍他都看過了,唯有興和軍兵強馬壯衣甲鮮明。
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是他總負責登萊平叛,他也肯定是倚重興和軍,儘可能答應黃毅的要求。
到任九個月的登萊巡撫謝鏈早就見識了興和軍的戰鬥力,習慣了黃毅的跋扈,議事之時一言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