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衝出城池,挖呀挖的明軍、衛所班軍、民夫都“媽呀”一聲大叫,忙不迭往壕溝裡鑽。

這不是畏戰逃跑,而是上官下達的命令,是黃毅特意叮囑的結果。

打仗不是兒戲,最需要的是勇氣,再者就是戰鬥技能。

黃毅沒指望屢戰屢敗的明軍殊死抵抗,擔心叛軍出城突襲之時,明軍、衛所軍、民夫亂跑衝撞了興和軍的騎兵陣列。

興和軍騎兵中弓馬嫻熟的蒙古人有一多半,當然不會被衝亂陣腳。

亂陣者殺無赦!是軍規鐵律。

肯定會導致還沒開始打叛軍就把自己人殺得人頭滾滾。

這種形象很不好,不符合興和軍的偉大、光榮、正確、善良的人設。

所以黃毅授意劉宇烈、王坤向諸將傳達命令,只要瞧見叛軍突襲,挖呀挖的所有人無需抵抗,快速躲進壕溝。

興和軍騎兵保證能夠及時救援,只要不亂跑趴在壕溝裡,肯定性命無憂。

挖呀挖的明軍、衛所班軍和役夫們聽道這種命令後,絕大多數人都對興和軍心存感激。

如果遭遇叛軍突襲,真得到了興和軍火速支援,使得這些人沒有遭受巨大傷亡,他們應該感激涕零。

登萊城外軍民近十萬,而且是來自不同的軍鎮,他們當然會把看到的和親身經歷的口口相傳。

況且這種行為並不是為了作秀,而是真心為了減少己方的傷亡認真佈置。

在圍困登州城的防禦系統沒有完善之前,不僅僅有興和軍哨探還有很多把總以上級軍官成天端著望遠鏡監視登州城。

他們有的是站在哨塔上觀察,有的乾脆爬上掛榜山俯視登州全貌。

哨探用約定的旗語聯絡,軍情傳達到時刻準備著應對叛軍突襲的興和軍騎兵,絕不超過一刻鐘。

為了不讓騎兵過度疲勞,採取了兩班倒輪值的方法。

在嚴陣以待的對手面前,突襲肯定無效!

面對叛軍的突襲,興和軍騎兵約等於同時發動反衝鋒,興和軍騎兵的戰鬥力強於關寧鐵騎!

再有裝備精鋼滑輪弓的九十騎兵箭發連珠,使用燧發槍的二百騎兵打出一百六七十顆鉛彈……

為什麼二百人開槍只打出一百六七十鉛彈!

沒辦法,燧發槍的發火率就是這個樣子。

第一槍打不響的火槍兵可以重新撥回燧石倒些引藥進藥鍋,再次扣動扳機。

衝鋒中的騎兵火槍手根本沒法子完成重新射擊。

他們只能選擇揹著燧發槍,抽出馬刀揮舞。

騎兵迎戰,步兵不可能當看客,興和軍營地裡鼓角爭鳴,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驚天動地。

一隊隊一列列步兵戰士跑步進入戰場。

唉!有的時候將士們太猛未必是好事!

由於興和軍騎兵來得太快、衝得太猛,原本氣勢洶洶的叛軍頓時被嚇住了。

以前喜歡蠻幹,喜歡身先士卒帶頭衝殺的“都元帥”李九成聽到了“興和軍平叛投降免死!”的吶喊聲。

居然立刻大叫一聲:“不好!黃毅那廝再次背信棄義,興和軍殺來了,兒郎們趕緊撤!”

然後“都元帥”李九成調轉馬頭一馬當先——逃了。

上陣父子兵,李應元每戰都率領最精銳的騎兵護衛在李九成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