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當然知道如何防炮。

他在出兵之時就攜帶了大量麻袋。

明朝的科技並沒有落後於這個世界,開花彈已經出現了,但是因為殺傷效果並不突出,所以沒有廣泛使用。

故而鐵質或者石質實心炮彈依舊是登來戰場的主流。

多挖壕塹,用麻袋裝土壘成矮牆就能夠較好的防禦實心炮彈。

戰士們除非倒黴到剛剛巧在炮彈落點,否則實心炮彈很難造成殺傷。

因為此時炮火的殺傷力來自於炮彈落地後的翻滾、跳躍,來自於砸碎石頭、木頭等等導致的碎片飛濺。

黃毅指揮修築的防炮工事會導致敵軍的炮彈打過來直接掉壕溝裡無法翻滾。

導致炮彈打進裝滿泥土的麻袋包堆砌的矮牆裡沒法跳躍。

總是打順風仗哪有可能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這一回黃毅將要帶領興和軍經歷炮火的洗禮。

戰士們在這一次的戰鬥中承受住了壓力,以後再也不會懼怕炮擊。

這不是想當然,是因為登來平叛炮火激烈的程度堪稱明末之最,以後的戰鬥中基本上沒出現過如此大規模的炮戰。

哦,對了!叛軍還應該是明末一支往火器化方向發展得最好的部隊,大量士兵使用鳥銃、魯密銃、三眼銃……

造成這個結果,孫元化功不可沒。

可悲可嘆啊!

想當初孫元化信心滿滿,計劃是挑選一部分東江鎮遼兵裝備火槍、火炮,還請來不少葡萄牙教官訓練兵丁們使用火器。

最後的結果是這支軍隊打爛了半個山東,什麼也沒做的後金方面忽然間就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火炮和炮手。

使得皇太極覺得冥冥中有天意,這小子是個人物,厚待投降過來的孔有德、耿仲明等等東江鎮舊部。

根本不介意東江鎮將士們原本是宿敵,雙方可謂仇深似海。

他沒有解散孔有德、耿仲明帶來的兵馬,還予以補充,並且給這支漢奸軍命名“天右軍”!

吞噬

黃毅讀到這段歷史時曾經長吁短嘆,也覺得老天爺是在作弄漢民族。

現在呢?

老天爺是不是開眼了?

不僅僅鬼使神差般讓黃毅來到了明末,還使得黃毅有機會率領一支半火器化部隊來登來打李九成、孔有德等等叛軍。

興和軍和叛軍的對峙已經形成,“轟,轟,轟……”激烈的炮戰開始了。

叛軍沒有包圍興和軍營地,採取集中炮火攻擊一面的戰術。

如果興和軍營地承受不住如此激烈的炮擊出現混亂,叛軍的騎兵和步兵就會趁機突襲一舉擊潰興和軍。

李九成出動了三萬餘兵馬,出動了幾百門大炮,本以為至多打三輪對面的明軍就該崩潰了。

誰知道一千多顆炮彈落入明軍大營就如同石沉大海,敵軍營地依舊井然有序。

黃毅不怕判軍的炮打得準,最怕沒準頭,按理說在叛軍炮擊之時,唯有在射程之外才能夠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