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屬於九邊重鎮之一。

鎮城的武庫比較大,確實有不少東西,三眼銃、鳥銃、弗朗機炮都有,冷兵器也有不少。

但是黃毅都瞧不上。

在黃毅眼中,每一個戰士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可不想因為火器炸膛產生傷亡。

如此混賬的朝廷,如此腐敗的官僚,能生產出質量讓人放心的火槍火炮嗎?

黃毅不知道別的武將放不放心,反正他是不敢用的。

興和城一直在大量生產水泥、鋼鐵、火藥,在製造、研發兵器,不僅僅是火槍火炮,弓、弩也在精工細作。

肯定不是生產傳統弓弩,而是借鑑了黃毅的十字弩,開始生產弓臂加了彈黃鋼的滑輪弓和滑輪弩。

大明朝生產牛角弓的工藝複雜,費時費力,最主要原因是堅硬而富有彈性的複合材料加工難度比較大。

複合材料的打造,是以韌性好且堅硬的木材為核心,外面附著牛筋,內部附著著牛角,這三者再用特製的膠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形成一把上好的牛角弓。

然弓臂用上了彈黃鋼後,生產弓弩反而少了很多工序,變得簡單。

弓臂使用彈黃鋼當然是黃毅指點的,那是他翻看手機裡儲存的資料時,發現了用廢舊剎車鋼板打製弓弩的影片。

如今的興和城僅僅是三四個能夠製造弓弩的大師傅帶著十幾個學徒在生產。

所以鋼臂滑輪弓的產量不大,一個月能夠出品二三十張弓弩。

因為弓弩不是發展方向,也因為興和軍不訓練新的弓手,現有的步弓手總數才一百多而已。

蒙古籍戰士驍騎善射,黃毅已經開始選拔最忠誠勇敢的戰士獎勵鋼臂滑輪弓。

弓、弩用上滑輪組,能夠省一半力氣,原本一個弓手拉滿弓弦射出十支有質量的羽箭基本上力竭。

使用組裝了滑輪組的強弓都能夠做到接二連三射出三十支高質量的羽箭。

這一次出征,有三十個步弓手和三十個弩手用上了新出品的鋼臂滑輪弓和滑輪十字弩。

虎嘯川、額遜扎欽等等二十九個蒙古籍勐士得到了鋼臂滑輪弓。

有五百六十個火槍手裝備了這幾個月生產的燧發槍。

燧發槍已經在嘗試安裝刺刀,這一次將要有一百支裝上刺刀的燧發槍投入實戰。

章東、鮑智德等等七個射擊水平達到精準的高手都在使用燧發膛線槍發射米尼彈。

米尼槍沒有實現量產,算上黃毅轉輪發火的那一支,總共只有八支。

火槍手、步弓手們不但要用好新武器,還有提出缺點、改良意見的義務。

第二天一大早,黃大鵬、虎嘯川率領兩百騎兵三百輔兵趕著一百二十架四輪馬車去張家口出關。

這條官道寬敞平坦,做得到一天行軍不低於一百里。

況且黃大鵬、虎嘯川等等都想著儘快完成任務回來趕上大部隊,速度更加快。

用不著擔心關防印信,如今黃毅有太多空白的,但是已經加蓋了監軍的公章私印。

率領兵馬在宣大的地盤上過關卡完全不成問題。

監軍太監的府邸基本上被搬空了,金銀財寶包括傢俬、被褥等等都要運去東山堡。

大太監王坤的人除了留下小李子、錦衣衛小旗刁得寶,其餘人都送去根據地監督勞動。

《萬古神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