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三章:熱火朝天(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明為什麼完蛋了?
文恬武嬉,兵丁怨恨朝廷,太多老百姓活不下去,長城千瘡百孔。
等同於硬體、軟體都不行了。
封建王朝的商賈,只要是大商賈,不搞官商勾結根本做不大。
所以黃毅當下的任務是強大自己,根本沒去想怎麼對付賣國晉商,最起碼在翅膀硬了之前不去幹這件事。
但是雁過拔毛必須有,這才符合一個大明官員的尿性。
嘿嘿!老子在關外,誰管得了?
管他哪家的商號,運輸大量糧食從張家口出關必然經過黃毅的勢力範圍。
黃毅給李管事明確答覆,建議李維達放心大膽做東邊的糧食生意,並且要求李管事回去後立刻放出風聲。
所有出關的糧食都得在張家口北八十里書寫碩大的“寶塔鎮河妖”處留下買路錢。
買路錢絕不多要,三十取一,三十車糧食得留下一車,也僅僅是販賣糧食和鋼鐵必須留下買路錢,其他的不需要。
不肯給買路錢的,當然是搶光所有的貨物和車馬,投降的夥計、刀客都送去挖鐵礦石、挖煤,直到他們的東家拿銀子贖人。
黃毅如今有大明朝千總武官的實授,當然不能這麼幹。
但是盤踞在張家口北邊大山裡的馬賊團伙可以呀!
攔路搶劫的肯定是以絡卜奇、鬱少山、北天王、成獨眼、馬鷂子等等為首的馬賊聯合體。
李管事回去後沒幾天,又來了,這回他只是個帶路人,是陪著耿章華、耿七、柳傳宗、李維達幾人來的。
他們還順便帶來了三百六十戶一共一千二百餘口遼民。
這些人雖然蓬頭垢面但是精神面貌瞧上去還不算極度糟糕,也沒見著餓得奄奄一息的。
他們不是來自東江鎮、也不是來自登萊, 而是京畿之地統計出來的遼民中的一小部分。
這當然是耿如杞上奏朝廷, 言辭鑿鑿接收安置一萬遼民、流民的結果。
京畿之地被建奴燒殺擄掠幾個月,難民以十幾萬計,流落到關內的遼民更加悽慘。
當地州府縣城的官員都為安置災民之事頭疼不已!
耿如杞的奏疏內容上了邸報後,京畿之地的不少州縣貼出告示。
得知宣大願意接收一萬流民、難民、遼民後, 當地難民根本不相信, 他們故土難離,不肯走去相鄰的宣大。
無枝可依的遼民只剩下爛命一條, 無所謂, 哪兒肯給碗稀粥喝都是奢望,當然願意拖家帶口來宣大碰碰運氣。
誰知道好事來了, 居然有宣大的官吏給辦理收容, 每天早晚都給一大碗粥喝,並且有兵丁領著他們往張家口走。
這些人要的不多,一天吃兩次,每一次都能喝到一大碗雜糧粥, 足以讓他們聽話。
他們很頑強, 一路上互相攙扶, 居然做到了沒有人掉隊, 也沒有人死在半路上。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窮人最最難熬的是冬天, 不知道多少人會死於飢寒交迫。
能夠堅持到春天的都具備頑強的生命力, 老弱基本上做不到。
天氣越來越暖和, 再一天有兩大碗粥吃, 走幾十里路而已,多大點事, 哪有可能堅持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