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根據地初創,還沒開始發餉銀,沒法用工資的差別區分待遇。

現在的待遇差別基本上是體現在伙食上。

參訓的戰士保持隔一天吃一回肉,足四兩,能夠帶徒的鐵匠、瓦匠、木匠師傅等等大工匠,每五天供應四兩肉。

普通群眾沒這待遇,但是每十天給一回肉,足三兩。

這種伙食夠好了,小地主家都捨不得這麼吃。

太多原本瘦得皮包骨的漢人長壯實了,眼睛裡有了光澤,對未來充滿希望。

他們願意種地、希望種地,更加希望有一座堅固的城池,都等著冰雪消融。

實在是等不及,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早在二月底三月初就開始了。

這時候還沒有完全解凍,春寒料峭,但是完全阻擋不了根據地群眾大建設的熱情。

由於大牲口高達四千餘,減去精選的三百六十幾匹個兒大,爆發力強的烏珠穆沁戰馬,其餘的都參與春耕。

不是所有的大牲口都可以耕地,一部分牲口用來套車搞運輸。

因為修建土法煉鋼的小高爐、焦化爐,建造磚瓦廠、水泥窯、石灰窯、蓄水壩的工作也在進行中,運輸需求很大。

總而言之擁有了大量畜力,人的工作效率高多了,兩個人一頭牛一天能夠開墾出兩三畝荒地。

按照投入耕牛一千頭,挽馬一千五百匹,人手三千計算, 半個月時間就能完成根據地所在盆地接近五萬畝荒地的開墾。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主要原因是這片盆地的一半土地在大明建國初期就是軍屯田畝,故而復墾時相對減輕了工作量。

接下來的日子裡,黃毅每天都忙忙碌碌,不僅僅是忙於練兵、知道生產、安排耕種、進行基礎建設, 還在巡邏之時繼續苦練騎術、騎戰技能。

他每一天的工作時間都不低於十二個小時, 其中必須確保有兩個小時用來上課。

磨刀不誤砍柴工,洗腦, 不不, 這樣說不好聽,政治教育高於一切, 統一思想比什麼都重要。

黃毅親自教育小旗以上級軍官, 從總旗開始設一名鎮撫官,職責是核查功績、檢查成績、督查軍容軍紀,教士兵識字,做思想工作等等。

鎮撫官當然是挑選學習好、思想好戰鬥技能過得去的漢人戰士。

黃毅還基本上保持每三天給鎮撫官上一堂思想交流課, 並且要求所有的鎮撫官公開討論開展工作的得失。

信仰的力量無窮大, 把人民的思想武裝起來形成的力量無敵天下。

故而黃毅在僅有智、勇、雙、全幾個少年時就開始了思想教育。

只不過半年而已, 成效就顯現了。

今後的路無論怎麼走也要把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 黨指揮槍是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

發展一段時間黃毅計劃建黨, 但是一直沒想好名稱, “社會黨、尊嚴黨、共進黨、團結黨”等等名稱都考慮過, 沒有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