鰥夫、寡婦組建家庭當然是自覺自願。

張氏不願意再婚,黃毅肯定不會勉強。

她是個心細的,撮合藍進魁、杜翠蘭成了一對兒。

齊大山瞧上了孫素珠,倆人也在黃毅的主持下結了婚。

根據地初創,條件簡陋,當然辦不出像模像樣的婚宴。

吃頓烤羊肉,喝點烈酒,就算給成親的六十幾對新人賀喜了。

根據地所有的漢人都有為奴的悽慘經歷,如今不但獲得了自由民的身份還有了自己的小家,人人憧憬美好的將來。

張氏、齊大山、藍進魁、劉世富等等都很勤勞。

這段時間一直帶領二百幾十漢人幹活兒,不僅僅把原墩堡的兩個老水井淘了出來,還新打了一口水井,搭建了五十幾個地窩子。

黃毅要求的公共廁所已經投入使用,當然不是沖水廁所,是比較原始的旱廁。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公共廁所能積攢很多農家肥呢。

何繼業、劉世富等等一直在收集肥料,羊糞、馬糞已經攢了不少,牛糞不是肥料,是燃料,也是要收集的。

黃毅已經把自己無意中從二零二一年帶來的玉米和麥子、稻子鄭重其事地交給了張氏。

並且叮囑她要親自打理、種植這些糧食。

黃毅不能肯定買來喂鴿子的糧食是不是轉基因農作物,因此無法確定能否發芽。

只能寄希望於這些都是農民自留地留種的。

張氏見黃毅如此重視,理解為這都是黃毅從弗朗機國帶回來的良種,頓時覺得責任重大。

她表態會跟劉世富、何繼業等等種田好手商量,為了不使一次方法錯誤導致損失所有的種子。

她會用這些種子一點一點試種,直到找到最適合的時節和方法。

玉米、麥子和稻子而已,都是普普通通的農作物,沒啥特殊要求。

見張氏如此認真,黃毅反而擔心如果全部是轉基因農作物根本不發芽,會嚴重打擊到張氏的積極性。

黃毅想幫幫忙,可惜他不懂種田,只能把手機裡下載的有關於種玉米、麥子、稻子的一些常用知識講解了。

當然,牽涉到現代農業的詞彙必須重新措辭,有關於機械種田的內容全部省略。

見張氏聽得認真記錄得詳細,一副戰戰兢兢的表情。

黃毅更加擔心所有種子都是轉基因產品,根本不可能發芽,讓負責這件事的張氏有負罪感。

為了防範於未然,黃毅事先宣告,這些種子漂洋過海而來,時間太久,有可能早就死了。

然張氏不這麼認為,她知道種子的生命力強,除非是煮過的,否則不可能全部不發芽。

現代農業沒法跟一個古人解釋啊!

黃毅只能苦笑,心裡也在祈禱,祈禱上蒼眷顧,最起碼讓玉米種子能夠發芽。

那些玉米和稻麥都是在大興安嶺風景區遊玩時買來喂鴿子的。

黑龍江省是糧食出產大省,猜測售賣的農民不應該是從外地千里迢迢購進。

既然是當地種植的糧食,理所當然是耐寒品種。

張家口的緯度比黑龍江省更加靠近南方,如果這些種子能夠發芽,將要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因為縱然玉米在沒有化肥、農藥的古代產量有限,也能夠達到麥子產量的雙倍甚至於三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