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被一些境外勢力所利用,鼓動人心,甚至會震動朝野之基。

所以真相,只有頂層的那麼一小搓人知曉罷了。

——大繡衣,兩相,啟元帝……

整個大夏朝廷知曉此事之人,也不過雙手之數。

那目睹了一切真相的內務總管老太監,也在翌日清晨,留下遺書,捧著自己的寶貝兒,追隨主子去了。

至於當初在京城中,聽聞了老太監“宣江南進宮面聖”的禁衛和修者們。

雖然隱隱察覺其中有所蹊蹺。

但無人敢出聲。

他們皆是通曉人情世故之人,知曉有時候不出聲便是最好的選擇。

否則,總會有人讓他們再也出不了聲。

可惜,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

陽春三月,京城大部分已重建完成。

明媚春光下,柳絮飛舞中,街巷依舊繁華。

距“宗人之亂”已過去兩月有餘。

啟元帝登基後,雖年紀尚輕,權謀手段亦略顯稚嫩。

但在兩相的輔佐下,仍將大夏治理地僅僅有條。

在主持了京城重建,祭祖大典以及數十次大朝儀後,文武百官和黎明百姓,皆是習慣了新帝的存在。

這天入夜,禮部尚書府。

一處僻靜閣樓之內,三道人影繞桌而坐。

首座之人,年過半百,兩鬢斑白,眉宇間自有一股身居高位之氣度,卓爾不凡。

他便是這宅子的主人,禮部尚書,錢雪為。

而在他身前,坐有兩人——吏部尚書吳佢,戶部尚書魏巍。

三部尚書,匯聚於此。

“錢尚書,這般晚了,喚我倆人所為何事?”

吳佢眉頭皺起,道:“如今新帝登基,最是厭惡朝中小團體之事,你這是明目張膽給那位上眼藥啊……”

他身旁的魏巍點頭,也是深有此意。

錢雪為看了他們一眼,深吸一口氣,“吳尚書,魏尚書,我有一發現——也許可以搬倒那鎮西王!”

吳佢與魏巍對視一眼。

前者開口道:“錢尚書……有何發現?”

錢雪為道:“當日就在京城之人,有一位乃是本官親信,在本官一番手段下,他向本官講述了當日發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