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又一次給大唐送去書信,還署名了希望儘快回覆。

李世民被催的煩躁,就乾脆讓文官寫了個‘等’字送了過去。

今天要讓恪兒好好休息,再催一次,我可不管你是東瀛西瀛全都讓你變成蒼蠅!

拆開回信,上面用紅色寫著一個大大的等字。東瀛使者的氣的眼皮紙條,抓過那紙條撕得粉碎。

嘲諷!這是赤裸裸的嘲諷!

“他們這是看不起我們嗎?!”松下幸氣的臉色漲紅,僅剩的幾根頭髮被氣的豎了起來。

好。我們等!

東瀛使者此時只有等的份,打仗?他們也就是說說罷了,區區島國還以為自己有那個實力和大唐一戰嗎。於是便暗暗下決心,說什麼也要完成和親,拿到技術後再反手報復就好。

翌日,大唐早朝如期而至。他李恪是壓根沒打算起床,就算小六子怎麼叫都無動於衷。直到最後楊妃親自來請,李恪才勉強挪了挪地方。畢竟天大地大,母妃最大嘛。

朝堂之上,有了上一次的和親,不少大臣都是眼見了紅利紛紛開始支援和親。

當然除了李妙瑛,又要有一家的姑娘被他們拿去議論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對於李恪來說,上次不打是因為吐蕃是華國的一部分,是我們的同胞,華國人不打華國人。

而且所謂的和親完全是人家兩情相悅並不涉及政治聯姻,說是和親倒不如說是相親。

可這東瀛能一樣嗎?他們也配的上我大唐的女兒?!

李恪白了他們一眼“各位大臣,是想和垃圾和親嗎?”

“咱們大唐又不是垃圾場,收什麼垃圾?!”

不少官員一愣,旋即就站出來幾個人反駁。

“既然都是和親,答應了一家,總得答應另一家吧,不然豈不是要被人詬病欺軟怕硬?!”

李恪白了他一眼“你知道什麼叫欺軟怕硬嗎?建議回去好好學學語文!”

“誰軟了,誰硬了,欺誰了?怕誰了?麻煩您一個一個的解釋一遍唄。”

那大臣被李恪看的心裡發毛,連忙向後退了幾步。

李世民在心中暗暗誇獎,這李恪但真是越來越像年輕時候的他了。

“我覺得這親肯定是不能和,那東瀛人之前就來過一次了,現在還來,想必是眼見吐蕃撈了好處,便再次前來。當時真是貪得無厭。”房玄齡開口道,前不久李道宗剛剛跟他聊完天,他也叢李道宗的口中得知了這次和親事件的來龍去脈,這個頭是一定不能給東瀛開。

“那吐蕃也是三番四次的來,怎麼換做東瀛就不行了?”

一位大臣不解,說出了自己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