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不能拒絕的,李世民一個眼神就把他嚇了回去,恭恭敬敬的道。

“臣定不辱命。”

如今水稻種子=祖宗。

可惜李恪還在蓬萊殿悶頭大睡,不然一定能解救劉政於水火之中,贏得這位大人的誓死跟隨!

今日除了河東道一事,再有便是突厥戰還是不戰。

這幾個字,一說出來,朝中武將們精神抖擻,是他們特長!他們開始議論紛紛。

按照他們的想法當然是打,突厥那些兔崽子們年年掠奪邊疆糧食財物,再不好好教訓,啥時候都能跑到長安城來了,而且如今士氣正盛,正是適合打仗的時候。

文官們卻是不一樣的意見。

打仗一向都是勞民傷財,贏了還好,要是輸了……丟的可是大唐的臉,傷的是百姓的命,平日裡房玄齡都會蹦出來,但是今天這老狗卻穩如山。

他如今已有五十多歲,但是精神氣十足,一頭黑髮如墨,面色淡然,此時,他嘴角微翹,像是很有把握的模樣。

老銀幣魏徵看了他好幾眼,既然房玄齡沒動,那他今天也不動。

長孫無忌看了半天,日哦,他竟然要親自上場!

後背挺拔的人站出來,他朗聲說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要從長計議,突厥如今正是冬季,不適宜打仗,我們大唐士兵本就不耐寒,很容易走在路上就凍傷凍死,而且河東道近幾年大旱,糧食派遣給河東道也無軍糧運輸至邊疆,如何耗得起啊?”

文官在旁邊符合。

“陛下,臣以為長孫大人說得對。”

長孫無忌繼續侃侃而談,說出其中利弊。

“而突厥卻不一樣,那是他們的大本營,調遣糧食速度飛快,咱們是不能比,所以真要攻打突厥,起碼也要等到明年秋收那個時候國庫充足。

打仗最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糧食。自古以來便是糧草先行,長孫無忌這一點說到了他們心坎上,文官們繼續應聲附和。

尋常戰爭,這話有道理,但是如今……李世民雙手輕輕敲打桌面,這說明他在思考,熟悉皇帝的人都知道。

作為外甥,作為太子黨依附的太子,他自然是毫無保留的站在長孫無忌這一邊,而且他認為長孫無忌說的對,便站出來道。

“父皇兒臣也認為此時確實不易打仗,內憂外患同時存在,起碼得把河通道問題解決了,再考慮打仗的問題。”

“你們懂什麼?”

李世民高聲斥責太子。

“你可是突厥如今形勢如何?你可知那邊氣候如何?突厥內部鬥爭又如何?”

這一問把太子問懵了,他怎麼知道突厥形勢如何,至於氣候那不和他們一樣嗎?正處於冬季。

光風霽月頭腦聰明的太子腦子還沒轉過來,就聽李世民說道。

“李君羨你與他們說說突厥如今的情況。”

李君羨站出來,他的聲音低沉,讓人下意識認真聽。

“突厥今年氣候寒冷,凍死了不少的馬匹,而且由於年年大雪,他們顆粒無收,導致於現在不少人都吃不飽穿不暖,這形式和河東道都有點差不多了。”

戰馬!突厥最厲害的就是騎兵,文官們心中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