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掌 秦昭與餘銳(第1/2頁)
章節報錯
朝議結束後,群臣退出麒麟殿。
秦昭卻並未馬上離開,而是單獨留下了戶部尚書餘銳,前往章臺殿議事。
雖然如今已經身居高位,但餘銳看上去和以前並沒有太大差別。還是那副滿臉滄桑的平凡中年人模樣,不過額角刺青已經被消去了。
畢竟堂堂正二品大員,還是手握實權的六部長官之一,這種細節還是要注意一下的。
“三榜之事,有沒有什麼困難?”進入殿內,秦昭看向他問道。
“回陛下,沒有問題,如今天下百姓已經盡數登記在冊,讓各地州府協助即可。”
“那就好。”秦昭點了點頭,“三榜公示天下以後,給有想法的人一個月時間上報給各地官府,之後再用兩個月徵調民意。我會給刑部下令,但凡這個過程中有誰敢搞小動作,直接殺!”
事關人族文道演變,絕不是小打小鬧。他對此很是重視,絕對不允許任何人從中作梗。
看著目露寒光的秦昭,餘銳不敢怠慢,神色嚴肅地低頭領命。
“接下來你多注意跟工部的溝通,關於以後書籍、報刊還有粟種等物的定價問題。”
此事並非他首次提及,所以餘銳馬上反應過來,應聲道:“臣明白。”
書籍的發放,除了《識字》、《夏律》、《儒學》這三冊入門讀物免費之外,剩下的他會以出售的形式傳播出去。
其中包括儒家、法家等各學派相對深入一些的知識和註釋解析,以及韓歸人所創《法家鎮獄經》中的先天境界那部分內容。
當然,後者還需要過一段時間再公開,現在還不是時候。他的計劃是等新三榜徹底發酵以後再說。
而報刊,則會刊登一些民用的研究成果、新修訂的大夏法律、疆域內外所發生的比較重要的新聞和變故,以及天下學宮中新出現的適合普及推廣的觀點。
只要大夏人族都習慣了報紙這個東西,輿情就徹底在他的一手掌控之中了。
到時候甚至連宣委會都不必在拋頭露面,專心安排報刊內容即可。
至於低配版仙粟,按農學院那邊的說法,也即將研究完成。到時候,可以和文道築基功法一同交給皇商負責傳播售賣。
以上這些,未來會由戶部和工部取一個折中的定價。
倒並非是為了賺錢。
事實上,自從有了皇商與地脈軌道車以後,皇室根本不缺錢,朝廷也不缺錢。
而且隨著後續農業用具的推廣,肥料的使用,甚至是以後工業化起步,還會越來越有錢。
他這麼做主要有兩個目的。
其一,是作為一道門檻。
文道修行法就不必說了,對天賦要求很高。
起碼也得是那些能把三冊基礎書籍讀明白,經過後續選拔進入學堂的人,才有資格修行。否則真的只是白費功夫。
甚至他都在考慮,把文道築基功法價格抬的高一些。除了公立學堂中可以免費學到,其他人只能花大價錢買,而且禁止外傳。
當然,無論修行文道功法之人,是買來學習還是進學堂學習,他都會一視同仁。因為這兩種人,對秦昭來說其實沒有本質區別,都屬於文道種子。
有條件自己找老師的,一般屬於豪門大戶,那當然好。哪怕天賦差點,從小耳濡目染,也有機會入道。
而且這些人本來也是走的讀書這條路,哪怕最後不成功,也怨不得旁人,不存在白費功夫一說。
沒條件但有天賦的,我也可以給你這個機會。雖然公共設施,條件稍微差點,對這些人來說也已經彌足珍貴了。
而仙粟這種東西,同樣也沒那麼簡單。
雖然理論上來講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培育,但實際難度極大。如今農學院在秘境中折騰了那麼久都沒徹底完成,可想而知,就算低配版的怕也不是尋常人家所能搞得定的。
此外,既然這東西具備強身延壽的效果,自然就會有市場,甚至很可能種出來以後作為高階商品去流通。
那秦昭也沒理由就攪亂這個規律,自然要嚴格計算其中得失,取一個合適的成本價了。
至於第二個目的,則是不能讓這些書籍變得廉價。
免費發放三本書,已經是極限,讓普通人接觸到“文字”、“學習”這些東西,體會到讀書的魅力。
但凡事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