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感人!”站在身旁的秦萱卻雙目亮晶晶地看著這一幕情景,眼中波光浮動。

“……”就這??這就感人了?他頓時無語。

不過心中也暗感有趣,回頭看向子非,“現在的年輕人還挺有想法的。”

“是啊,這都是陛下的功勞。”子非也是面帶笑意,輕聲讚歎。

他這話絕非誇大。

其實自從秦昭登基之後,對民間的談論,以及各種新興事物,非但不禁止,反而持一種鼓勵的態度。

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任何一個統治者,對此類事件的容忍度都極為有限。

事實上,當初秦昭表露出這個意思的時候,官員們也都很是吃驚,甚至有人上書反對。

但結果當然是反對無效。

秦昭並非不明白輿論的可怕,但他下這個決定,是因為有把握控制住方向,使其利大於弊。

有“京情府”與“宣委會”在手,加上即將發行的報刊,以及儒家典籍,就決定了普通百姓的思想很難跑偏。

況且,民間流言這種事情,堵不如疏,你越是不讓人議論,就越容易引起反彈。

你能堵住別人的嘴,還能鎖住民心不成?

就算真的能鎖住民心,秦昭也不會這樣做。

不僅不想鎖住民心,還希望廣開民智,讓人族子民的思想境界碰撞出更燦爛的火花。

當然,前提是不能亂想。實在不行,就只能讓“京情府”的人出動了……

幾人正在看那邊的熱鬧,秦昭卻忽然發現一旁墨瑜神色有異,轉念間便知道他這是觸景生情了。

雖然他自己不曾說過發生的那些事,但秦昭之前以【過去視】窺探過,對曾經發生的變故也知道一二,心中不禁暗歎一聲。

隨即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大過年的,怎麼這副表情,研究陷入瓶頸也不用著急,今天一起放鬆一下。”

說著用眼神示意了下週圍其餘幾人,“咱們繼續逛逛。”

接著便繼續向前走去。

墨瑜臉色微變,趕忙收斂心神,沉默著跟了上去。

子非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也並未多說,走在秦昭身側。

這時,卻忽然有一陣議論聲,從旁邊雕樑玉柱的閣樓裡,傳入到修為精深的秦昭、晏青君、子非三人耳中。

一時間,三人神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秦昭似笑非笑,晏青君滿臉無奈,子非卻微微皺起眉頭。

其實秦昭雖然在紫臺圓滿之後,能夠感受千里範圍。但他平時很少主動去用,一直把範圍縮減到一里以內。

原因很簡單,太吵了——由於現在沒有言論管制,有些話他實在聽著心煩。

而且也太耗費神魂力量。其實這項技巧本身消耗不大,但是一旦接收資訊,心神會下意識分辨其中細節,這裡面消耗就大得多了。

而把神魂覆蓋範圍大幅縮小之後,除了能遮蔽干擾,還能增強直覺保證自身安全,價效比高得多。

只是現在離得太近,有些話不想聽也得聽了……

“……當今聖上,那自然不是凡人。縱觀登基以來種種舉措,絕對是聖皇氣象。可惜,也不能否認某些地方是敗筆……”聲音中夾雜著些許傲然,帶著一種指點江山的意味。

幾人抬頭一看,閣樓上掛著一塊牌匾,寫著“妙音閣”三個大字。

秦昭輕笑道:“進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