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宣委會與農學院(第1/2頁)
章節報錯
紫依舊是以一副波瀾不驚的神情回答道:“信銘和張顏是名家這代最出色的兩人,分別屬於‘合同異’派與‘離堅白’派。也是此次赴京的名家代表,陛下的金鱗榜上有他們的名字。”
又指向另外四人,“他們是我從各地分別尋找到的人才。農家與尋常學派不同,講究入世,在各地流浪,踐行理念。尋找這些人,費了不少功夫。”
連紫都會說出“費了不少功夫”這種話,那顯然這些人是真的隱於市野,並不高調。
那四人看上去也都是一副木訥的模樣,還真的和尋常農夫沒什麼太大區別。
當然,若是因此小瞧他們那就大錯特錯了。
農家可不僅僅是注重農業生產與經濟效用的學派,同樣有其政治主張,只是一向不太被統治者重視罷了。
而且,雖然穿著樸素,他們可絲毫不窮。只不過這些人為了踐行理念,並不貪圖富貴,所得錢財也多用於救濟災民而已。
這個時代的糧食並不便宜,更別說災年剛過,即使國家賑災,糧價依然居高不下。
農家弟子都有些不同尋常的耕種方法,產出遠高於尋常農戶。
不過可惜的是,其中大多數手法都需要一定修為才能奏效,不易推廣。
聽完紫的描述,秦昭點點頭表示理解,也看向面前六人。
“信銘,張顏,名家的理念朕還是瞭解一些的。朕也不給你們空許諾,如今大夏得文聖公所傳文人道統,天下學宮能幫助名家建立自身修行體系。只要你們專心為朕做事,這些東西盡皆唾手可得。”
名家的兩名代表雖然所屬流派有所區別,甚至有些對立,但聽到這話還是情不自禁相互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驚喜交加的神色。
這些時日裡,《法家鎮獄經》之名早已在天下間流傳開來。
紫之所以能這麼快網羅到名家與農家的人才,跟這一點脫不開干係。
自從有了法家做表率,天下間哪個學派,不希望有一條獨屬於自己的修行道路呢?
至於轉修法家功法,哪有那麼容易。不說理念差異,各學派的根基就有本質不同,此時轉修等於把之前基礎全部廢掉了。
所以二人趕忙躬身行禮道:“草民多謝陛下恩典。”
“朕許你們成立‘宣傳委員會’,就以名家之人為核心,掛在京師情報府之下。至於具體宣傳什麼內容,你們應該心裡有數吧?”
只需要稍一轉念,兩人就明白過來,垂首應命。
皇帝親自讓他們做宣傳,那還能是什麼?當今聖上英明神武唄。
但其中話術如何,可信度又怎麼樣,就得看他們自身的能力了。
反正名家就是靠嘴皮子起家的,在這塊他們自信完全拿捏得住。
“嗯。”秦昭見此很是滿意,繼續說道:“過段時間,就會有用於寫字的紙張製造出來,還有附帶的印刷機器。你們可以提前擬定一些文章,到時候陸續刊發。”
二人聞言再度對視一眼,心中有些驚訝。沒想到準備工作竟然已經做到了這一步,看來陛下對此很是重視啊。
不過受重視當然不是壞事。誰入朝為官是為了做冷板凳的?
就算是為了修行,那也得有功勞在身才有機會進行下一步不是?
交代好名家這邊,秦昭又轉首面向農家的四人,沉聲道:“民以食為天,朕一向對農業之事極為重視,你們來的正是時候。想來你們也知道,朕凝聚九州龍脈,從此之後風調雨順,對農業大有利處。”
之前他凝聚龍脈的事,天下盡知,但要說對此事最欣喜和重視的,莫過於農家之人。
所以此刻四人都是面色肅然,齊聲恭敬道:“陛下聖明,此舉功在千秋。”
秦昭輕輕擺手,示意他們不必如此,繼續說道:“朕之前得到了一些新型粟米的培育之法,你們可以嘗試一下。此外,還有些農耕用具,將來可以普及給人族子民。朕會給你們最好的試驗環境和力所能及的支援,希望你們可以擴大人族的農作物種類和糧食產量,能否做到?”
“草民必當竭盡所能!”
聽到“竭盡所能”四個字,他有些不悅,但想了想還是沒有出言訓斥。
畢竟怎麼說不重要,結果如何才是關鍵。
“朕會成立‘農學研究院’,掛在工部之下,並且給你們工部左侍郎的職務。只要做得好,朕會親自替你們農家做宣傳。”
話雖然這麼說,但秦昭全程卻半句也不曾提過對農家根本思想理念的看法。
因為他們主張的理念是“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意思就是讓皇帝跟老百姓一起種地吃飯,反正很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