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官爵分離與推恩令!(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昭的話一說完,整個大殿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寂靜之中。
殿內群臣神色各異,卻又不知該怎麼開口。
官爵分離,在當年大夏還是夏國時,其實就已經算是一個潛規則了,只是一直沒有擺到明面上談起過。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此舉對大夏並無壞處。
畢竟,先皇一統人族之後可是加封了一大批功臣,最初時管理疆土的人手又不夠,其中難免就會有重疊。
也因此,裡面屢次出現過以權謀私的舉動,只不過在先皇壓制下,始終沒暴露出太大問題。
如今先皇已逝,當年沒完全杜絕的官爵一體,此刻則成為隱患。
但話雖如此,一眾臣子們明不明白是一回事,心裡願不願意卻又是另一回事了。
手掌實權之後,就想借此謀取私利,實在太正常不過。
可是這時候也無人敢輕易諫言。
秦昭此時的威望,雖然比起先皇還差得遠,但經過之前的一系列改制動作,以及剛剛的震懾,也讓群臣明白:即使這位新皇根基尚淺,手段卻非一般人能比得了的。
面色都不禁有些發苦——六部大吏此時基本都無爵位在身,只有曾經三公中的許巖和楚懷瑾有關內侯的爵位。
看秦昭的意思,明顯是準備停止給文官封爵,或者最起碼大幅度壓低在位時的爵位封賞。
關鍵是他現在選的時機太好了!
新的制度雛形成立,許多人話語權已經被大幅削減。
晏常又急流勇退,以堂堂三公之尊做出表率。
秦萱雖然有封地又是公主,卻並未在工部任職,這就是皇帝給出的誠意。
上面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哪有人敢隨便開口?
大夏的官員政治嗅覺當然不差,明白現在當出頭鳥後果不小。
而與之相對的,就是另一列的武將,顯得有些幸災樂禍。
武將在朝內的政治地位不如文官集團,只有戰時統兵權卻沒有政權,爵位也都是依然根據軍功封賞,目前肯定不會改動。
他們也樂得看熱鬧。
秦昭對這些人也不在意,軍隊以後再做改革,現在體制初建,文官才是重中之重。
看到此時群臣所有人都沉默不語的場景,他不由笑道:“當然,眾卿都是我大夏的肱骨,朕自然不會虧待各位,該有的封賞早晚都會有。”
“……”聽到這話,殿內群臣開始互相用眼神交流起來。
子非、餘銳、晏青君等人暗中觀察著,澹臺笙歌則不動聲色運轉起了望氣術,希望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可惜這裡皇氣官氣匯聚,氣息繁雜,她修煉也不到家,異術並不好用。
與此同時,楚懷瑾也發現了許多跟自己關係不錯的官員都在用眼神暗示,讓他很是無奈。
其實平心而論,這一個舉措他是不反對的。對他這個級別的官員來說,一些蠅頭小利根本無所謂,權力才是核心。
但問題是,如果他想繼續維持自己影響力的話,不可能不考慮其他人的利益。
當下只能硬著頭皮站了出來,躬身道:“陛下的考慮沒問題,不過其中有些阻礙。其一是已有爵位之人該如何處理。其二,那些舊國的公卿王侯該怎麼辦?”
群臣眼前一亮,暗道不愧是丞相,這確實是個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