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之後,將軍府議事廳中,秦昭和晏青君相對而坐。

相比兩天前夜晚時的熱鬧,現在就顯得冷清許多了。

偌大的議事廳裡僅有他們兩人在此就坐,連個侍奉倒茶的人都沒有。

當然,並非晏青君不懂禮節,而是秦昭的要求。他有些事情要私下裡跟這位現階段大夏軍方最具實權的上將軍談一談。

這兩日養傷的閒暇時間裡,秦昭細緻的整理了之前的記憶碎片,也對當前形勢做了一個大致分析。

首先就是被髮配來大夏邊境這件事。

此事的起因是前身曾經觸怒了當時因為文人妄議朝政而正在氣頭上的夏皇,被其安排來協助上將軍晏青君駐守邊疆修築城牆。

彼時的秦昭並未想過太多,父皇怎麼安排他就怎麼做了。

但現在他卻覺得此事大有蹊蹺。

要知道,駐紮邊境的玄甲軍是什麼人?這可是整個大夏最精銳的部隊。大夏王朝總共才五十萬玄甲軍,其中三十萬都在這裡,派太子過來,真的是懲罰嗎?

更不用說晏青君還在此處帶兵。不談她本人的地位,就單說晏家,數百年來也一直是大夏皇族的鐵桿支持者,軍方世家的常青樹,如今家主晏常更是位列三公的大夏太尉。

除此之外,過去的秦昭在思想上確實有些過於理想化,說難聽些就是優柔寡斷,過度聽信文人之言。

但他絕非沒有可取之處。恰恰相反,正因為他的性情柔和,為人寬仁,在基層中聲望極佳。也許大夏朝堂的上層官員們會覺得他幼稚,不相信他的能力,但當個守成之君卻是綽綽有餘的。

至少在如今的秦昭看來,前身遠比他那幾個弟弟強得多。

夏皇其他幾個兒子,有的文采出眾,有的天生神力。但明顯都不是治理國家的料!

前身與夏皇之間,確實沒有太多父子情誼。甚至他的母親呂氏,也是因夏皇而死。但這些都絕對不會影響夏皇本人應有的決斷。

要知道當今夏皇那是什麼人,那可是掃平天下一統人族,開創歷史未有之大業的千古帝王。在國家大事上,是絕對不會因為個人的感情偏好來下決斷的。

所以秦昭判斷,三年前的安排裡面恐怕有給他鋪路的意思。

只可惜前身自己並未想過這些,來到上陽郡三年裡,都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務,該做的事是一點沒做。

不,也不能這麼說,至少基層計程車卒還是很尊敬他的。

否則兩天前的晚上,秦昭也絕不會那麼容易就樹立起威望來。

在想明白這些之後,他等到身體基本恢復,能自由行走了,第一件事就是來到將軍府見晏青君。

她今日依舊是一襲白衣,風采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