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對方不能離開世界樹包圍的區域後,楊舟緊張地看著對方會做出什麼反應。

唯一的鐳射炮其實只有最後8發了,這種攻擊目前能夠消滅小飛碟。

要是對方使用大飛碟,防禦力也許會提升,這種攻擊強度就有可能無效了。

還有巨型飛船,楊舟更加不確定這種程度的威力能傷害到巨型飛船。

他希望對方可以妥協,不妥協最後很難收場。

楊舟其實低估了他給對方帶來的壓力,現在奧伏維特比楊舟緊張得多,他腦補了很多火星文明的科技,甚至感覺火星文明比他們還要先進。

就算是毀滅者文明也無法做到將量子通訊技術縮小到複製真菌這麼小的身體中,先是攻擊小飛碟展露出武力。

又表現出跨越超級飛船密封艙室的通訊能力。

綜合在一起,奧伏維特更加不敢小看火星文明。

兩個陌生文明一開始交流很困難,最重要的還是無法進行語言交流,語言是文明溝通的橋樑。

在奧伏維特的認知中,還沒有什麼技術可以做到直接精神溝通,必須要學會對方的語言,或者對方掌握他們的語言,這樣才可能交流。

奧伏維特也不敢再試探火星文明瞭,他擔不起這個責任。

在巨型飛船受到威脅時,必須6名船長一起作出決定,船長有一票否決權。

現在他也需要時間,喚醒其他船長一起做決定。

為了拖延時間,奧伏維特決定用影象的方式傳授文字或者學習文字。

楊舟很快從影象中看出對方的意圖,這正合他意。

學習對方的語言對他而言比較困難,他可不是計算機,人腦想要掌握一門語言還是太困難了。

楊舟選擇讓對方學習地球的文字,這樣他就不會暴露自己沒有短時間掌握對方語言的能力。

文明發展到高階,學會一種陌生語言應該會很快。

在楊舟看來,毀滅者文明有這麼先進的飛船,肯定有很強大的計算機系統。

於是他用影象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意思,讓對方學習他們的語言。

學習的還是象形文字,這種語言比較方便影象展示。

比如恆星,楊舟就用影象變現出了一個圓形,隨後圓形緩緩改變,成為一個日字。

對應的就是恆星,一個圓加上放射出的光芒形象。

影象可以有顏色,這個太陽非常形象,只要是智慧生命一眼就能看出這個是太陽系的太陽。

對方的影象很快也顯示出日字,並且和太陽劃上等號。

教會了對方日字,楊舟開始陸續將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一一呈現,並且用八大行星的名字標註。

認識到星系後,楊舟繼續他的授課。

他準備每天教一些文字,剩下的就第二天再繼續教。

對方學會了星系的文字,自然能夠看懂楊舟要表達“一天”是什麼意思。

只要讓地球,旋轉一圈,這就能代表過去了一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