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基地內巨型胡蘿蔔全部都使用精美的包裝箱包裝好堆放在一起,甚至在大棚內裝了一臺電腦,網上接到訂單便列印出來,貼在彩色胡蘿蔔箱子上,到了下午時,就會有快遞公司的人來拉走發貨。

就在大棚裡,楊舟接受了汪冰冰的採訪。

拍攝小組已經知道楊舟的病情,可能因為是同齡人的關係,主持人汪冰冰感到特別心疼,中午時她還偷偷流過眼淚,調整了很久才恢復心態。

汪冰冰也是這幾年央視火出圈的記者之一,在年輕人比較多的B站上,汪冰冰也有數百萬粉絲,有一些她參與的節目,就會放在個人賬戶下。

這次央視新聞最多使用楊舟幾秒鐘的影片,但拍攝幾十分鐘的採訪影片,卻可以放在汪冰冰的B站賬戶裡。

之後的紀錄片花絮,汪冰冰也準備放在自己賬戶,做成一個長期系列。

領導非常重視楊舟,接下來的三個月時間,都讓汪冰冰帶著攝像師全程跟著楊舟。

以紀錄片的形式,單獨記錄楊舟的工作狀態可能比較枯燥。

但有個漂亮女記者偶爾出鏡,問幾句話,就會有趣很多。

楊舟和汪冰冰坐在廉價的塑膠凳子上,沒有任何裝飾,兩人的領口都彆著一支話筒用於收音。

汪冰冰決定從楊舟的論文入手,便問道:“楊教授,聽說您的論文已經在今天正式發表了,這還是國內首次有博士生畢業論文,刊登在頂級期刊上是嗎?”

楊舟摸了摸光頭,擺擺手道:“還不是教授,你可以叫我楊博士,論文確實刊登在《自然》期刊上了,不過應該不是博士生首次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像是科院少年班的曹源,21歲就在麻省理工讀博連續發表2篇頂級期刊論文,還有14年前,本科生劉可師姐,也在《自然》發表過論文。”

提起論文的事,楊舟自然比較清楚,便糾正了汪冰冰的小錯誤。

汪冰冰有些尷尬,她只是想找個話題開頭而已。

這段被播出的話,網上估計有噴子會說她兇大無腦,她不好意思地道歉,然後詢問能不能重新拍攝一下,這段剪掉。

楊舟自然無所謂,於是採訪重新開始。

這次汪冰冰沒有再犯錯誤,開口道:“楊博士,您的論文今天在《自然》期刊發表,聽說您還將成為清北大學最年輕的教授是嗎?”

楊舟沒有再反駁,而是點頭道:“是的,不出意外下學期我將成為清北大學生命科學院的教授,在清北大學應該是最年輕的教授,但在全國範圍甚至全世界範圍內,都不是最年輕的。”

汪冰冰終於找到採訪節奏了,她覺得網民估計也會好奇世界上最年輕的教授多少歲,於是追問道:“楊博士您可以說說嗎?”

這就有點考驗楊舟有沒有那麼博學,知道這些非主流資訊了。

楊舟顯然不會讓人失望,尤其是知道自己要當上教授,還特地查過記錄。

“華國最年輕的教授應該是幾年前中南大學聘請22歲的數學天才劉路,他是我們國內最年輕的正職教授,全世界範圍的話,1717年楓葉國有位叫做麥克勞林的19歲男孩成為阿伯丁大學的數學教授,這個紀錄保持了300年!”

汪冰冰配合地驚呼一聲,感到不可思議。

楊舟繼續道:“不過這個記錄在08年時,被漂亮國一名18歲女孩艾麗婭打破,這個世界上存在一些天才,艾麗婭就是其中之一,2歲就能讀完全本小說,甚至自己寫一些東西,四年級就讀完了中學所有課程,14歲獲得了學士學位,這個記錄應該很難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