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之下 第168章 明魂(第1/2頁)
章節報錯
久在墓中,十分容易中招五勞七傷。
這五勞是指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如果用眼過度,長久視物,高度警惕,就會損傷肝之精血,從而出現視覺模糊、眩暈不適。
如果長時間臥躺,氣的執行就會變慢,身體各個機能也會隨之下降。
當然了,久臥與久坐不適用於此次探險行動。
我們久立久行幾乎使我們筋疲力竭,幾番水下搏鬥,體內筋骨定有所損傷。
剛離開遊輪,另一艘造型獨特的古老木船吸引了我們的全部注意力。那木船整個翻了過來,船底的弧形結構顯露無疑。
古老的海底沉船,就像一個沉睡千年的巨人,靜靜地躺在這裡。它的外貌雖舊卻不破,古船距離傾瀉而下的瀑布很近,所以船體表面覆蓋著海藻和珊瑚,就像大自然給它披上了一件華麗的袍子,似乎使它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雄姿。
當我們站在臨近瀑布的地方,轟隆隆的落水聲刺激著我們的耳膜,船的主體雖然看上去並無大礙,但壓在下方的船艙門窗已經被腐蝕嚴重,但仍然能夠看出當初的精緻和考究。一些雕花紋飾雖然殘破不全,但依然能勾勒出昔日的華麗。
沉船的一側斜插著一根高大的旗杆,上面的旗幟已經剝蝕得無法辨認。旗杆的下方還殘留著一些懸掛物,似乎曾經是船上的裝飾品,為這艘古老的沉船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根據船身的獨特造型。我斷定這是元末明初的一種海上巨物,它的獨特工藝與那個時代的風格十分匹配。這木船的主體是由陰木打造的,陰木是從海上收集到的,漂流之自然生長的。
實際上這種陰木收集起來極其困難,運氣好的可以在落潮的海邊拾得一根,當拾得一根一米見寬的陰木就足以賣出一個好價錢。
陰木常年在海上漂流,不腐不化,又不被大魚折騰啃咬。似乎與這無限蔚藍達成了某種契約。且陰木所造船之主體,可以在汪洋大海不沉不立。驅趕海底龐然大物,不受其侵擾。
胖子這時候兒提出異議。他說,既然陰木如此神奇,怎麼還被捲進這海底荒蕪之地。按理說它不該沉。依他看這陰木也並非傳說中那樣般邪乎,不過是古人一些誇大之辭而已,事實證明,咱們眼前就有一艘沉底的陰木所造之船。
我大嘆一聲非也,其實從這艘沉船的主體便可看出,它並沒有遭受什麼致命的損壞。
也就是說,它極有可能不是一艘典型意義上的沉船,典型意義上的沉船是船體破漏,或遭受海底怪獸之猛擊,或是船體本身結構原因導致的沉海折沙。這條古船船體粗略一看,沒有致命傷害。應該是被海中某種神秘力量捲入海底,說明遇到了某種奇怪詭異的巨大漩渦。
這時候任何船無論是否是陰木打造,就算是現代威力巨大無比的軍艦,也能被吸入海底。我這麼一說,其餘人彷彿恍然大悟,看來這艘船確實與其它典型意義的沉船有明顯的區別。既然它的朝代可能存在在明初,那麼有什麼記載視為託證嗎?
其實在明成祖朱棣時期,有一本著作,名叫大航海記,此神書竟然並非是下西洋的鄭和所著,這也佐證那個時期航海技術的發達。這本書裡面或多或少記載了一些大型船隻沉沒的記錄,但是那本書關注度並不高並且細看之人並不多,有幸我就熟讀此書,對於文字燒錄十分敏感的我,在那書中明確記住了一些沉船事件,並且是發生在明代初期的一些巨大事件。
胖子現在有些激動,讓我趕緊回憶回憶,看有沒有符合這艘沉船的記錄呢?
我表示好像真的回憶到某些關鍵性的東西了。
一聽此言,其餘人頓時興致高揚起來,他們紛紛發問,期待著我的答案。
我是說大航海記中有一個記載:便是那沈萬三,也就是被明太祖朱元璋專門打壓過的明初鉅富沈萬三,他有一艘神秘的商船,號稱無敵商船,全船陰木打造,就是在這片海域沉底,詭異消失。
相傳那船上還有一些神秘的貨物,至於那些貨物到底是什麼,就沒有詳細的記載了。其實在清朝就有一些皇室貴族想要打撈這艘船,可是苦於當時的技術落後。雖然知道這船上可能有世間罕見的珍寶,或藏有一些不可現世的秘密。卻都是無功而返,讓人好不嘆息。
一聽此言,胖子直接激動的拜了又拜。
他大拜上天,下跪土地,這是祖師爺顯靈了,小刀剌屁股,讓自己開眼了。先前那寶箱中的稀世珍寶,一件件擦肩而過,早就痛心疾首,現如今又峰迴路轉,給他一次機會,看來這次探險之路,非得是尋得至寶方可迴歸呀。
其實我自己認為,這秦王墓中無論什麼樣的珍寶,都不能與那長生的秘密相提並論。
當我跳上傾倒過來的船板一側,身體觸碰到這古老的船體,頓時感覺心中升起一股淒涼之感,好似漫漫歲月,沉睡的靈魂正在緩慢甦醒。我明顯感覺到這艘船上有陰魂環繞之寒冷氣息。
這艘古船被完整的捲入海底,船身特殊的結構使其比現代船隻遭受的摧殘還要減弱不少,恐怕這艘古船上的屍體不會在於少數,但事情已經過去了幾百年之久,就算有屍體,應該已經變成了骷髏乾屍。
我跳到了船桅,也就是斜插而在地上的船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