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瑤還算聽話,自從李惜直到她已經會加減乘除之後,就教她怎樣看秤,又告訴她價格,教會她怎樣算總價,以及收到多少錢,應該找多少錢。

沒幾天,小瑤就完全熟悉了,有時候就算李惜不在家,她也能一個人看店。

西鄉的人漸漸都知道,楊小瑤年紀雖然小,但是卻從來不會出錯,有時候李惜找錯錢了,小瑤都不會。而且李惜是會打算盤的,她的算盤是楊志教的。

現在楊志經常不在家,沒空教小瑤。

李惜想把這手打算盤的絕技教給小瑤,沒想到小瑤卻不學。

原來她認為打算盤還得多記一份口訣,目前的乘法口訣就已經夠她心算用了,所以她不願意浪費她的腦袋來多記一樣東西。

李惜沒辦法,只得叮囑她心算的時候得小心,千萬不要算錯數。

可是小瑤從來都沒有算錯過,不管是怎樣的數目,都沒出錯。有時候,她心算的速度,比李惜打算盤還快。

後來李惜買了一個計算器,竟然發現自己按計算器的速度,都沒有小瑤快。

小瑤的這項技能,讓她在學校出盡了風頭,不管是數學競賽,還是口算筆試,還是語文、英語,全部都比其他同學遙遙領先。

同學都問她在家是怎麼學的,怎麼這麼厲害。

小瑤覺得奇怪,其實她在家裡根本就沒有學什麼東西,只是每天幫媽媽幹活而已。

漸漸的,很多事情,李惜都放心交給小瑤做。

小瑤也越來越能幹。

這年夏天,楊志又批發了十來臺打禾機回來賣。

去年買的一批機子,很快就賣光了。當時特別暢銷,沒幾天就賣光了。很多人還想買,楊志再去進貨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已經沒貨了。

廠家說想要貨的人,從廠子門口一直排到省外,訂單都已經排到第二年了。

所以,足足等了大半年,楊志才又進到貨。

西鄉的人個個都想買,有了這臺機器,就可以省很多功夫,不需要再一把一把稻穀用力甩在木桶上,弄得全身都是稻屑,全身又癢又痛。

可是僧多粥少,機器只有那麼幾臺,所以有些人提前就交了定金,讓楊志無論如何都要留一臺給他。

楊志也不敢多收定金,只是有幾個實在是很熟的老客戶,才收了。其他人一律拒絕,所有人一視同仁,到時候先到先得。

因為家裡的地方不夠,李惜讓楊志把那十來臺打禾機擺在門口的路邊。

當時正是放暑假,小瑤早就寫完了作業,夏天是農忙時節,個個都忙著去田裡地裡搶收糧食。

過了這個農忙日子,就是雨季,所以家家戶戶都在搶收,越快收割,就越快能夠曬乾稻穀,就不用被雨淋溼,稻穀也就不會發黴了。

這也是為什麼打禾機一出,大家都紛紛搶購。

就算不是家家戶戶都買一臺,至少一個村是要有一臺的。有些人家確實是搶不到的,就只好去有打禾機的人家那裡去借,只不過要排隊,一般都要排上一兩個星期。

這稻穀啊,成熟了,又不能等,一定要收割。收割回來了,又必須要馬上脫谷,不然堆在一起會發黴。脫完之後,得馬上曬乾。

不然半年的辛苦就白費了。

要是借不到打禾機,又買不到,只能用老方法,用大木桶來打禾了。

所以楊志的打禾機一擺在門外,馬上就有人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