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會出現一個有,一個沒有的情況。

等他回來,小瑤和小文早就已經看到了他手上的零食和氣球,都高興得直撲到他的懷裡,接過他手中的東西,然後快樂地一蹦一跳地跑在前面。

接下來,楊志要去拜訪的是開五金店的陳老闆。

這個陳老闆平時不苟言笑,不過他有個優點,不管你買一個水龍頭,還是買一板車的水管,他都是一視同仁。

有些人不習慣他的態度,和那張嚴肅的臉,但是楊志卻覺得這種人挺好打交道的。

只要跟他說自己要什麼貨,他就會收拾得整整齊齊地交到顧客的手上,一件錯漏的都沒有。

楊志跟他進了這麼多次貨,一次都沒有漏過貨或者給錯型號。

五金店的貨是最繁多的,每一種又有不同的型號,又有不同的顏色。楊志他們的小店,其實賣五金件並不多,無非是賣一些電線、螺絲刀、燈泡、螺絲等日用品。

而且

(本章未完,請翻頁)

每次進貨都不會進很多,畢竟進多了,堆在家裡,也不好。所以每次都只會進那麼十個八個,賣完了之後再來進貨。

陳老闆也沒說什麼,還是跟對待所有顧客一樣,對待他們,並沒有因為他們買得少,來得勤而有所怠慢。

而且進貨多了幾回之後,閒談中他知道楊志他們也是開小店的,還主動算便宜點,說是給他們讓利,好掙點錢。

楊志還不明白他怎麼會吃這樣的虧。

陳老闆就說:“生意都是從小做到大的,在你起步的時候,我讓一點利給你,你慢慢做大了,你在我這裡拿貨就會越來越多,那你不久也能掙錢,我也能掙錢嗎?”

楊志這才明白薄利多銷的道理,他的小店從那以後也是秉承這個原則。

他是做街坊生意的,主要是做回頭客,不是那種在火車站或者汽車站,做那種一次性生意的人。

李惜聽了他的解釋,也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他們的小店的利潤是很微薄的,但是因為服務好,態度好,品種多,價格和潭鎮上的差不多,基本沒有比潭鎮貴的,只有比潭鎮便宜或者同一價格的,所以就越來越多人願意在去潭鎮的路上,路過他們店的時候,順路進來店裡問一下有沒有這個貨,有的話,乾脆就直接在他們小店買了,反正價格都一樣,甚至更便宜。

沒多久,口碑就出來了。

有時候,有些人甚至本來並不想來買東西的,但是中途騎車子累了,也進來大廳這裡的沙發坐一坐,和其他路人一起聊聊天。

楊志很感激陳老闆,所以遠遠地看到陳老闆正在門口整理貨物,就過去幫忙。

陳老闆也不見外,知道他是個踏實的人,熱心。

過年前,家裡該換水龍頭的換水龍頭,該換鎖的換鎖,該換燈的換燈,反正都趕在過年前就做完了。家裡要是哪裡有問題的,也會等到正月之後才來買五金件回去修了。

所以陳老闆的店有點清淨,和張老闆的店簡直是天壤之別,一個門可羅雀,一個門庭若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