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惜聽完楊群的描述,心裡已經是一百個願意留在這裡過年了。

現在楊志叫她回去過年,她才不回去呢。

冷冷清清的,過年和平時也沒什麼區別。

還是這裡好玩。

不過她哥哥的一封信,使得她不得不改變主意。

收到信的那天,天氣已經開始變冷了。

李惜沒有帶冬天的衣服過來,穿的都是楊群的衣服。幸好楊群平時就喜歡縫縫補補,又喜歡做衣服,才勉強做了兩件新襖子,還沒來得及穿,就都全給了她的惜姐穿了。

李惜現在看上去和楊群沒什麼區別,要是不說,旁人還真看不出她是省城來的嬌嬌女。

面板雖然已經百般呵護,比起楊群,也算白皙,但是也頂不住鄉下地方空曠地區的強烈紫外線,所以她曬得有點像小麥的顏色了。

不知道是不是和楊群呆得多,還是和村民們呆得多,又或者是經常每家每戶去走訪出診看病,習慣了這裡的人講話的方式,她也潛移默化地用叫喊來代替輕聲細語。

估計還是因為鄉下地方空曠,人們經常下地幹活,有什麼事情,都是大聲吆喝一聲,不大聲根本聽不見。久而久之,村民們說話那是個頂個的大聲,俗稱“大聲公”。

李惜第一次聽楊群說這個稱號的時候,就笑瘋了,她止不住笑,問道:“那女的呢?是不是叫大聲婆?”

楊群被問住了,好像,好像沒有這種說法吧?

李惜就不同意了,說:“村民裡有男有女的,男的叫得大聲,女的也不少是喊大聲的呀,怎麼男的有專稱,女的就沒有?這可不公平。”

“那,要不就按你說的,叫大聲婆咯?”楊群反正也沒什麼主見,惜姐說什麼,就是什麼咯。

從那之後,她們倆走在路上,聽到有女的大聲喊話,就對視一笑,然後小聲說一句“大聲婆?哈哈。”接著一起笑起來,在那笑得花枝亂顫。

那天收到她哥哥李憲的信,就是楊群舉著信跑著拿進來的。

她一邊叫“惜姐,惜姐!你的信!你的信!”

李惜一聽,也連忙跑出來,接過信,卻沒急著拆,反而有閒心逗楊群:“你喊這麼大聲,連村頭的牛都聽見了,你還不是大聲婆?”

說完還在那嘿嘿笑。

楊群倒是完全不介意,連忙催著她說:“快別顧著說我,看看是誰給你寫的信?”

鄉下的日子日復一日,楊群的生活裡也沒什麼波瀾的,所以一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她都會留意到異樣,然後八卦地湊上去瞧瞧。

尤其是現在是有關惜姐的,她能不關心嗎?

所以她把頭也湊過去,想看到底是誰寫來的信。

李惜大大方方地把信封揚給她看,說:“你看,太好了,這是我哥哥寫來的信。”

“快拆開,快拆開!看看寫了些什麼?”

李惜還沒等她說完,就已經把信封給撕開了,展開信紙,只見上面是短短的幾句話。

李惜心想,這倒是符合她哥的個性。她哥這個人,從小就不愛寫作文,要他寫作文,那簡直是要他的命,能夠一句話寫完的,絕不寫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