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聽到吆喝的大傢伙就從屋裡拿著盆子跑出來。奇怪的是,大家看到楊志的陰陽臉,就好象見到老熟人一樣。

“陰陽臉,怎麼這麼久不見你來啊?”

“對呀對呀,過完年到現在才來。”

“以前你和賣魚佬都是天天來的,怎麼這些天只見賣魚佬自己來呢?”

“就是咯,這麼久才來,害得我們只能吃老陳那種臭豆腐。”

周圍人都哈哈笑起來。

楊志也憨憨地笑了,他連忙把盆子都結過來,給大傢伙稱豆腐。一群人圍著他,他竟有點不好意思,想叫老曾幫忙。老曾平時最會說話,最會跟人打交道了。這種場合他肯定不會怯。

結果一看,老曾那形單影隻、門可羅雀。只有幾個人在那買魚。

一天下來,楊志的豆腐全賣光了。老曾的魚,只賣出了兩條,還是散件切開賣的。

賣光了貨,楊志雖然心裡輕鬆,但也知道不好表現出來,他看得出老曾那臉好像能滴得出苦瓜汁一樣。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實嗎?

東鄉雖然比西鄉富裕一點點,但是也仍然是貧瘠之鄉。楊志聽去過省城和其他很多地方開會的校長說,他們這個縣,簡直就是這個省裡唯一的瘦田。

他們所在的省份,明明是東南沿海的大省,其他市都四通八達,偏偏他們市他們縣,群山環繞,交通不便,耕地貧瘠。

別人市別人縣的土地,隨便撒點什麼種子上去,不用管,一年到頭總有收穫。只有他們市、他們縣、他們鄉,一年到頭辛苦勞作,只能勉強餬口。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結果山也靠不上啊,山上都是貧瘠的流沙一樣乾土,不僅不肥沃,一下雨,還唰唰唰地往四面八方衝散,農作物都種不牢。

東鄉比西鄉好一點的是,難將河把東西兩鄉劃二為一的時候,非常偏心的把肥沃的泥土撥給了東鄉,把貧瘠的沙地留給西鄉,使得西鄉的境況更雪上加霜。

但是單憑一條河灘上的肥土,也拉不開什麼大的距離啊。

所以,東鄉的人們,也不可能天天吃魚啊。

有豆腐賣的時候,當然只買豆腐。畢竟豆腐才9分錢一斤,量大管飽。

魚,3毛錢一斤,一條魚三四斤重,那就得1塊多一條,一個星期能吃上一回,也算了不得了吧?自己當教師,有個固定工資,尚且吃不起,何況是沒穩定收入的鄉鄰們?

楊志當天晚上在床上翻來覆去地想這些事情,想了一夜,決定還是得找老曾談談。

第二天一大早,趁還沒到時間上課,他先騎著車拐去找老曾,希望能趕在老曾出攤前攔住老曾。

運氣還不錯,老曾還在家。

老曾其實也是一夜沒睡好。

他的魚攤生意確實不如過年前。如果說過年前那生意好,是因為大家圖新鮮,那現在生意差,就不僅僅是因為大家不圖新鮮了。那是因為什麼?

不就因為沒錢嗎?

有錢誰不想吃好點的?肯定想啊。沒錢的時候,只能買9分錢的豆腐咯。

老曾正發愁,看見楊志來了,忙問:“怎麼了?不去上課?臭小子,你還是別學我啊,有工作就別瞎轉。”

楊志憨憨地笑了笑,說道:“老曾,我來跟你說個事情,以後我就不和你一起出攤了。”

“啊?”